平均海拔3000米,年均气温零下2.2摄氏度,全年冬期施工时间达7个月,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这样的河西走廊地质条件下挖隧道,究竟有多难? 因地质与水文条件复杂,有着“中国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新乌鞘岭隧道已全线贯通。
【解说】平均海拔3000米,年均气温零下2.2摄氏度,全年冬期施工时间达7个月,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这样的河西走廊地质条件下挖隧道,究竟有多难?因地质与水文条件复杂,有着“中国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新乌鞘岭隧道已全线贯通。
【解说】平均海拔3000米,年均气温零下2.2摄氏度,全年冬期施工时间达7个月,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这样的河西走廊地质条件下挖隧道,究竟有多难?因地质与水文条件复杂,有着“中国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新乌鞘岭隧道已全线贯通。
说到当年在戈壁上修路的第一代甘肃公路人的辛苦,我们回到连霍高速上,就不得不提乌鞘岭。乌鞘岭自古就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古丝绸之路要冲,历史上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经,都曾经过这里。但它还以“高、难、险”著称,主峰海拔3562米,地质条件复杂。
正我们打开中国地形图,寻找祁连山时,往往会在祁连山的甘肃中部发现有这样一条山脉:它是中原通往西北边疆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坎儿,兰新铁路、甘新公路从这里经过;同时它也是中国三大自然带的交汇点,更是中国多条自然与人文分界线的途经之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条堪称中国第一大“界山”的山脉就
新乌鞘岭隧道是兰张三四线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位于兰武二线既有乌鞘岭特长隧道东侧,双隧基本呈并行之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是全线最长的特长隧道,是我国第三代穿越乌鞘岭的隧道,也是我国第一座利用既有斜井施工并利用既有线通风的隧道。
引言:1970年国民党兵潜回大陆寻宝身亡,老干警进山探秘10年,结果如何。Guards strictly enforced the lockdown, shooting anyone who dared approach the perimeter without permission. The only exceptions were a handful of trusted aides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secret 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