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这个词汇相信大家已经不陌生了,我们身边不少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都受到了它的困扰。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长期发展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这类疾病一旦控制不好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这是很多有糖尿病的人经常问到的问题,不少人都认为应该是餐后2小时血糖会达到最高值,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对餐后血糖的监测不是要测量最高血糖,事实上也很难找到血糖的最高值,那为什么平常又要求测量餐后2小时血糖呢?
案例回顾:李大叔,年龄57岁,2型糖尿病8年。目前使用速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缓释片。近期血糖监测显示: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8mmol/l以下,餐后一小时血糖较高,在10mmol/l-15mmol/l。
我们知道,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这里说的控制血糖,既包括空腹血糖,也包括餐后血糖,还包括血糖波动。只有这3个方面都控制好了,才能达到预防并发症的目的。相对来说,空腹血糖是比较好控制的。而餐后血糖由于受饮食影响比较大,想控制得很理想,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刘大娘刚退休几年,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她周围60岁以上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地患上了老年常见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等。自此,刘大娘为了预防自己也得这些病,闲暇时期就专门学习和了解预防这些疾病的方法。学了一段时间后,她的一日三餐和活动都遵照科学方法来进行,而且还每周都坚持测血压、血糖。
糖尿病,慢性疾病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疾病,它可引发很多严重并发症,也就会给身体带来更多损伤,寿命也会因此大大缩短,对于糖尿病的防治,也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主要是现在的糖尿病患者,基本上已经不分年龄,任何年纪的人都有可能中招,就不得不让人引起重视。
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平常没什么感觉,可体检突然发现得糖尿病了。其实糖尿病的到来并不是没有征兆。在确诊糖尿病前,有一个 “糖尿病前期”的阶段,只要查血糖就能发现。如果控制得好,可以逆转成正常。只是这个前期阶段,被很多人忽略了。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这句话道出了多少糖友心声。当血糖在16.7~33.3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口中有烂苹果味,进一步发展可能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