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享菌看了和《桥》同导演、同演员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发现南斯拉夫当年拍摄的战争电影实在经典,然而其他的南斯拉夫战争片很难和这两部电影相提并论,于是今天重温了一下《桥》,发现这部影片里,不论是大家都熟悉的歌曲《啊,朋友再见》,还是片中出现的各种人物形象,都太过经典,让后世难以超越,不论是游击队纳什纳粹德军的人物性格都那么真实,让人不禁为片中角色的牺牲而惋惜。
1977年,一部名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外国电影,开始在国内影院上映。译制片是时代的特殊产物,因为那个年代极少有观众能够听懂外语原声,加上观众识字率不高等原因,所以很多外国电影都是通过译制配音的方法,才被国内观众所熟知。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当国人耳熟能详的电影《桥》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再度响起,翘首企盼的人们真的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瓦尔特”后人,想起了那句经典台词“真是一座好桥”。
摘要:上一篇介绍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最先出场的德军魏克斯元帅,以及剧中大反派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希和他的副手比绍夫,所穿着的军装和佩戴的勋章、臂章等细节,今天继续顺着剧情发展,介绍后续出场的德军军装和相关细节。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他,就是瓦尔特!”在电影史上,有些作品能够跨越时空,在观众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对于我国80后、90后来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无疑就是这样一部传奇之作。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这句台词突然就蹦了出来,可记得,这是哪部电影的台词?对,没错,“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南斯拉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面游击队的接头暗语,《啊朋友再见》是南斯拉夫电影《桥》里面的主题曲,70年代这两部电影,在中国可说是家喻户晓火遍全国,阿尔特曾经就是“英雄”的代名词。
今天分享菌来聊一部南斯拉夫的经典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本片和经典的《桥》一样著名,甚至连导演和主演都一样,可惜如此经典的作品不被国内观众了解,甚是可惜,今天分享菌就来聊聊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什么,以及好在哪里。
2005年6月,央视《电影传奇》栏目,请来了一批特殊的“国际客人”。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一位银发老者,名叫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他在中国还有个更为亲切的名字“战神瓦尔特”。因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影片,演员巴塔火遍整个中国,“瓦尔特”这个名字更是家喻户晓。
我在这里唱给大家听的,是上映于上个世纪60年代,并于70年代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的南斯拉夫抗战电影——《桥》的主题曲,由法国著名的左翼歌唱家伊夫·蒙当于1944年发行的、歌颂意大利红色游击队员的经典曲目——《啊,朋友再见》。
说起塞尔维亚,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前南斯拉夫的经典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不久前,瓦尔特的扮演者日沃伊诺维奇去世,更是勾起了中国观众对那些老电影及其经典角色的怀念。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中,扮演吉斯的留比沙·萨马尔季奇同样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文革”刚刚结束不久,一大批优秀译制片在中国上映,《叶塞尼亚》《冷酷的心》《音乐之声》《望乡》《人证》《办公室的故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尼罗河上的惨案》等等,让国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
对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让他们知道了世界上有个国家叫南斯拉夫。70年代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曾在国内刮起南斯拉夫旋风。时至今日,豆瓣评分上,《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70年代的电影仍以8.6的高分被不停赞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