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武师傅在朝鲜1973年我们从部队集体转业到格尔木汽车一队。汽车一队年龄最大的司机,就是从朝鲜回国那批志愿军的汽车兵了。他们也是集体从部队转业,集体加入西藏交通厅运输行列,当年他们可是青藏线运输公司的主力军。
从慕生忠将军在市区亲手种下的一棵树,到茫茫戈壁里的一片绿洲,从插下一把铁锹建起的“帐篷城”,到联疆络藏的高原交通枢纽,70年来,格尔木这座因青藏公路而生的城市,已经成长为我国西部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之一。因路而生,由路而兴,格尔木的蝶变是青藏公路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的集中体现。
夏天旅行,走进青海格尔木,这座只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新兴城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新晋成了大家都喜欢的网红城市,格尔木因路而兴,在50年代的时候,还是一片荒漠,因为慕生忠将军和他率领的筑路大军,才有了这座城市。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我都会想起多年前在戈壁滩上度过的第一个大年初一。1958年底,由于西藏形势开始紧张,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拟发动叛乱,我所在的汽车第76团奉命从兰州移防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准备参加平叛战斗。
原标题:【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青海格尔木:在高原戈壁建一座会“吸水”的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海西”系列报道之六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一个干旱少雨、水生态敏感脆弱的戈壁绿洲城市,实现9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这可能吗?
2022年9月,八连官兵进行大飞机伞降实跳训练,锤炼特战队员立体突击能力。胡雪峰/摄4月的上海街头人头攒动,20日一大早,南京东路上又排起长队。从上海各区县赶来的市民翘首以盼,等待着“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为民服务摊位准时开张。在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堪称一张精神名片。
今年是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被中央军委授予“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荣誉称号30周年。为深层次、多角度宣传报道高原官兵传承弘扬“三个特别”精神的生动实践,近期,记者沿西宁―格尔木―拉萨—日喀则一线,深入兵站部及所属部队进行专题釆访。今起开设《弘扬“三个特别”精神锻造高原保障劲旅》专栏,充分展示高原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推进部队建设转型发展的良好精神风貌。
无数次灾难险情中与死神殊死较量,让青春在水火之中无畏逆行。荣获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玛尼坚说:“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这是我们所有逆行而上消防员的殊荣。挽救生命,就是我们最大的意义。”34岁的玛尼坚,现为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川南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三级消防长消防救援衔。
1951年8月,一支首次挺进青藏高原的部队,一边探路一边行军,从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方向,跋涉了3个多月才最终抵达拉萨,途中还损失了三分之二的骡马——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从青海进入西藏的部队,慕生忠就是这支部队的政委。
如今知道的人并不多,这座位于祖国“聚宝盆”柴达木盆地中的美丽都市,最早因军而建、因路而兴。格尔木自20世纪50年代初由部队官兵建立起城市雏形后,就一直与国防建设密不可分,先后经历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输油管线、青藏铁路等多项军民两用工程建设,至今仍是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的咽喉重镇,是通往青藏高原的物资集散地。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的高原军旅生活张登科点击进入:1—6、坐着军列进藏点击进入:7、离开西宁,向西藏进发8、进藏路上第三天晚上,我们到了都兰兵站,都兰是一个县城,但是居住的人不太多,还没有内地一个村庄的人多,大多数是一些企业和单位的职工。
2006年7月,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青藏铁路举行通车典礼在高原新城格尔木举行。当巨大的铁龙呼啸着穿行在世界屋脊之上,在这条一千多年前曾由松赞干布迎送大唐文成公主前往吐蕃王国,开启着汉藏两个伟大民族文化交流的道路上,架起了幸福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