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源在经果林基地修枝。 受访者供图中新网娄底5月26日电(傅煜 李建东 谭小斌)既能扛着锄头上山、撸起裤管下田,也能操作无人机、智能插秧机等现代农用机械。在湖南娄底蛇形山镇姚桥村,回乡当起“新农人”的“90后”海归女硕士肖源,正努力探索可复制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中新网上海5月9日电(范宇斌 黄汝钰)“90后”、北京人、日本东京大学硕士、金融男……这些都是打在任子航身上的标签。令人没想到的是,事业正处上升期的他会选择打破标签,两年前从北京来到上海崇明,一头扎进“农业圈”,变身成了“种田郎”。时下,正是崇明本地玉菇甜瓜上市的时候。
7月5日,平东林在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内介绍各类农业机械。新华社记者 赵金正 摄新华社合肥7月12日电(记者徐欣涛、赵金正)盛夏当值,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汊涧镇张营村的一家农场内,一架植保无人机按照预先设置好的路线从稻田上掠过,掀起一片片绿油油的浪花。
来自江西高安市的“90后”丁旦,他手拿秧苗,站在一片水稻田里,一看就是个壮实的“庄稼汉”。乍一看很难想到他是一名“海归硕士”。仅仅几年的时间,他如何从“海归硕士”变成了“庄稼汉”?他在乡村做了些什么?他的知识和视野又给乡村带来了什么?
来自江西高安市的“90后”丁旦,他手拿秧苗,站在一片水稻田里,一看就是个壮实的“庄稼汉”。乍一看很难想到他是一名“海归硕士”。仅仅几年的时间,他如何从“海归硕士”变成了“庄稼汉”?他在乡村做了些什么?他的知识和视野又给乡村带来了什么?
央广网铁门关4月29日消息(记者 李昊轩 通讯员 梁现战 李嘉成)他乡纵有千般好,不及故乡一片云。六年前,在外企打拼多年的王留勤决定放弃高薪工作,毅然返回家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六团米兰镇,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5年。
吉林市的曹曦是一名金融专业的海归硕士,2016年回到家乡流转了4500亩土地,成了一名新农人。曹曦运用金融学理论管理和经营农业生产,实施单元化管理,推行机械化、智能化种植,原本2000多户村民种植的4500亩土地,现在只要100人就可以完成种植。
8月30日,潘雅洁(左)在肥西县紫蓬镇的葡萄园里包装刚采摘的葡萄。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今年26岁的潘雅洁曾在海外求学多年。2022年硕士毕业后,她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回到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成为一名田园“创客”。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从过去“吃不饱”到今天14亿人“吃得好”,是一代代农人接续筑起“大国粮仓”,给了我们应对风险挑战不慌的底气。他们肩负种粮大任,立志要把饭碗盛满中国粮。出高安市高铁站,南行13公里,就到了石脑镇丁家村。隆冬清晨,寒气逼人,阳光照射的稻田静静孕育着新生。
马宇轩在推介家乡农副产品。受访者供图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文旅景点太平古城内,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环绕间,一间名为“全椒风物”的品牌店引人注目。店面透明的玻璃墙上,是白色画笔描绘出的碧根果(又名薄壳山核桃)、蜂蜜、花生等农副产品的卡通形象。
【济南海归放弃高薪举家回国种地:从小在农村长大,有感情】济阳的凌祥今年29岁,作为一名专业的西班牙语翻译,凌祥已在国外打拼了七年。两年前,凌祥放弃国外的工作和优渥的生活,举家回国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回乡开起了农场。
海归女硕士包下2千亩荒山回乡当农民,却被村民当反面教材教育孩子,你怎么看?【海归女硕士包下2千亩荒山当农民,被村民当反面教材教育孩子】26岁的肖源曾在国外攻读了7年文学专业,去年她回老家湖南娄底,承包了2400亩地当上了农民。
石嫣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别人的留学都是去名校、去大城市,她却申请成为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学生。回国后,她每天劳作在蔬菜大棚和鸡舍、猪圈之间,与村里的农民打成一片。高学历的她为什么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