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是践行大食物观,持续增强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14亿多人要吃饭,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都是美食。
来源:人民日报 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3.5万平方米半封闭智能连栋温室里,一排排番茄长势良好。 李树山摄(人民视觉)核心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有效促进食物新品种、新领域、新技术开发,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经济日报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现代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拓展食物开发新空间,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新蓝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一提法是基于新形势下对人民群众食物需求结构变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是践行大食物观的具体要求。
原标题:设施种植业为“菜篮子”注入养分12月17日,全市冬季农业生产工作推进会暨现代设施农业“四新”观摩培训活动在即墨区召开,现场20余项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新装备吸引与会的设施种植大户了解洽谈。目前我市设施种植面积达52.6万亩,年产果蔬198.
紫水晶般的葡萄、香甜多汁的草莓、顶花带刺的黄瓜、圆润饱满的西红柿……冬日的暖阳,透过大棚映照在各类果蔬上,点亮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加快升级,食物需求日益多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时评】作者:唐薇(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初秋时节,在江苏溧阳南山,满山栗树已挂起毛茸茸的“小刺球”,这些收获的板栗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当地因地制宜开发以板栗为代表的森林食物,广袤山林成为“绿色粮库”。
来源:【四川新闻网】开栏语:在广元苍溪,颗颗饱满的红心猕猴桃香甜爽口;在乐山马边,中国彝茶之乡茶香四溢;在阿坝红原,高原牦牛肉散发着天然醇香……四川39个欠发达县域的土地间、草原上、森林里、江河湖海中,这些天然的“大食物”和出众的特色资源,既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反复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解决好吃饭问题,为我们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科学指引。
来源:【四川新闻网】开栏语:在广元苍溪,颗颗饱满的红心猕猴桃香甜爽口;在乐山马边,中国彝茶之乡茶香四溢;在阿坝红原,高原牦牛肉散发着天然醇香……四川39个欠发达县域的土地间、草原上、森林里、江河湖海中,这些天然的“大食物”和出众的特色资源,既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问题,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之关切”。走进今日八闽大地,平野上稻浪千重,山林中茶果飘香,大海上渔排纵横……“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