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图书馆此前为达芬奇和拉斐尔分别举办过复制品展,这次的主角则是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的藏品,《图书馆遇见普拉多——国王、画家和他们的画》比起此前的“灯箱”光影展相对传统一些,作品都是按原尺寸以画框的形式打灯展出,比较接近博物馆的氛围。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在《上新了故宫》节目中,即使在研究员的陪同下,众明星观赏《五牛图》复制品时,为了保护画作,都要带上口罩、手套,小心翼翼。
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早期绘画多以人物为主,有时为了画面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必须添加山石林木在画中,也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犹如中国戏曲舞台上的道具一样,并不给人以“实”的感觉,而是“虚实相生”,交待出人物所处环境即可。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幅北宋名画——《听琴图》,这幅国宝级的传世之作,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贵族生活。却暗藏着三个未解之谜:一,这幅传世名作的作者究竟是谁?二,画面上的三个主要人物究竟是谁?三,为什么宋徽宗题字竟比奸臣蔡京(1047年~1126年)的题诗位置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