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教育报】“双新”背景下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如何“新”起来? □本报记者 张纯纯木棍与绳子相连,形成梯子的形态,从上至下展现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行书等不同汉字形态,这架比展示学生还高的“汉字演变梯”一出现,教室里的其他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声。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9月16日消息近日,海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海南省实际调整《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进一步凸显了义务教育课程的育人任务,提出“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以及“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的课程基本原则,这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尤为重要,小学德育课程因此受到了高度关注。各小学正在积极致力于创新和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意在借助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德育工作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水平。
新课标强调课程一体化设计,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颁布之后,许多教师发现与《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相比有很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政治性和思想性,不再那么强调生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