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来的时候轰轰烈烈,走的时候也要体体面面,身后事一般都是土葬,后来又因为提倡节约土地,火葬便成了主流方式,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万物发生着变化,如今丧葬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最近这几年出现了各种新式丧葬方式,比如树葬、海葬等,大部分费用是政府承担的。
《报任安书》中曾说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虽说死亡是命中注定,但难免会有人意难平,如此一来就开始在死后的丧葬习俗上下功夫。中国上下绵延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华夏大地也更成为了不少文化的发源地。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殡葬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变化。早期,殡葬行为并不普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对逝者的遗体进行处理。最初,人们只是用草席简单地覆盖遗体,这种方式极为简易。但随着人类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不断提高,这种简单的处理已无法满足需求,殡葬文化由此逐渐形成。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通常会扫墓祭祀来缅怀祖先,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寸土寸金,所以墓地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个面积不到1平米的墓地,最高可能达到五十万的天价,真的是“死不起”啊!
例如,天葬、海葬、风葬、塔葬以及土葬等,在众多殡葬中又数土葬被广大人群所接受。随着国家相关管理条例的实施,在1985年开始逐渐实施火葬,1997年可以说是正式实行火葬,直到目前为止,火葬仍然是我国主要的殡葬方式。
殡葬改革是一项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社会工程。近年来,我国殡葬领域改革持续推进,从制度设计到服务创新,从设施建设到文化引导,处处彰显着便民、惠民、利民的改革初心。 便民,是殡葬改革的首要之义。
2024年4月4日,在武汉市东西湖区睡虎山陵园内,工作人员将逝者骨灰掩埋在草坪下,让逝者归于自然。当日,武汉市东西湖区睡虎山陵园举行免费集体花坛葬落葬仪式,5位逝者以花坛葬的形式回归自然,入土为安,五年来累计共有60多个家庭为亲人选择了这种生态、绿色、环保的落葬方式。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光正、通讯员肖洋)4月1日上午,武汉九峰寿安林苑举行免费集体生态环保葬活动,8位逝者以树葬的形式回归自然。在绿水青山做伴、鲜花绿植围绕的生态葬墓区,伴随着庄严肃穆的仪式,礼仪师将生命的种子撒入灵盒,期待它生根发芽、欣欣向荣,将思念带到远方,永恒长青。
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生死之事从古至今都是头等大事,关于丧葬文化和习俗我国有自己独特传承,丧葬方式也从土葬等逐渐转变成了更为环保的火葬和海葬等,在英国有这么一个神奇的丧葬方式,让人觉得震惊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