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春娜7月18日上午,由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大象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从二里头到二里岗,东亚文明大提速——《最早的帝国:二里岗文明冲击波》新书分享会”在洛阳偃师夏都遗址博物馆一楼影视厅举办。
中新网北京1月23日电(记者上官云)“这是好事儿,意味着考古迎来了春天。”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聊到了“考古热”,提出了以上观点,并表示公众的关注、参与和提问,也会反哺这个学科。许宏是知名考古学者。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栩栩如生的骨猴有“华夏第一爵”之称的乳钉纹铜爵讲解员介绍二里头出现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布局□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宋光华 邓飞 文图十四世十七王,前后400多年。60多年的考古探索表明,二里头遗址是最早在洛阳盆地建都的广域王权国家都城,最符合“最早的中国”。
来源:【三门峡日报-中国三门峡网】大河网讯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在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的双重证据中,正在从传说时代走向历史真实,《史记·夏本纪》也正在成为翔实可信的历史记载。
编者按最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河南作为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起源地,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大河网开辟融媒专栏《“源”来如此》,主推沉浸式视频和图解报道等,围绕中华文明探源路上的河南故事做文章,带领大家从河南出发,读懂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近期,历史学者杨照《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第11册出版,这套书收录了他的“中国通史”课程十多年来备课讲解的所得。杨照希望当下的我们能够通过接触历史,思考文明和社会的形成,丰富历史认知,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样貌。
2022年6月,跟随着大型纪录片《殷墟》摄制组的脚步,我们在古城安阳处处感受到甲骨文的魅力:殷墟博物苑内的甲骨文灯笼、甲骨文碑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随着甲辰龙年的临近,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打卡”绿松石龙形器的游客越来越多。在二里头文化之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龙形象:在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的石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体形最大的龙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