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东乡县大树乡乔鲁村的田间地头,一片片火红的藜麦迎风摇曳,多彩农田拓宽了群众的致富路。火红的藜麦田。东乡县委宣传部供图据了解,乔鲁村的79户村民积极参与了藜麦种植,共计种植面积664亩,亩产量可达400斤左右,亩均收入将达2500元左右。
春寒未褪,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雷乡可东峪村的农田里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村民胡国成正忙着检修农具,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去年种了21亩藜麦,收入4.6万元,今年打算扩种到30亩。”五台县北部高海拔地区常年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4.2℃,独特的气候条件成为藜麦生长的“天然温床”。
藜麦是一种原产于南美高原的粮食作物,原产地位于南美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因其高蛋白、低糖的特性,近年来成为热门的健康食品。日前,记者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县扯休乡看到,当地种植的藜麦正临近丰收。萨迦县出产的藜麦目前全部运到内地深加工成藜麦米、藜麦面条、藜麦青稞米线等产品。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 谢慧变报道)日前,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的马场农业科技示范园传来好消息,来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石河子大学、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等5家单位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园区内藜麦高产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实收面积5.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 记者 陈施君 曲经纬 作者 唐建亿合公镇种植藜麦的条件得天独厚,蓝天白云下的藜麦田五彩斑 斓。(资料图)记者 唐建/摄姹紫嫣红,迎风招展,站在高坡上望去,起起伏伏的田地,像极了五彩的梯田。
走进武川县藜麦产业基地,映入眼帘的是几百种不同的藜麦种子。内蒙古武川县藜麦科技小院藜麦酸奶制作间“武川县光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度较大,这些都是种植藜麦的天然优势。藜麦比较耐干旱,武川县常年少雨,种植藜麦非常合适。
五彩藜麦田饱满的藜麦穗技术员在给藜麦育种农业专家检查藜麦生长情况藜麦收割正当时藜麦丰收的喜悦静乐县藜麦种植园中国藜麦之乡产业园藜麦精加工车间藜麦酒藜麦粉藜麦醋13年前,一颗藜麦种子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跨越山海来到我国晋西北黄土高原,静乐,这座小县城的命运由此改变。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8日电 (吴平华 鄢伟 曹礼芹)秋来五谷丰,藜麦别样红。在简阳简阳石家村一派繁忙收获景象,藜麦地里村民们背着背篓,挥舞镰刀忙着收割。与此同时,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简阳市石之家食品有限公司的晒场,村民趁阳光热烈抓紧脱粒、翻晒。农户正在抢收藜麦。
8月30日,在沽源县二道渠乡大梁底村藜麦联合育种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藜麦行业专家、企业家进行实地观摩。本报通讯员 赵晨阳摄8月29日至30日,第三届中国藜麦企业家高峰论坛在张家口市沽源县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藜麦行业大咖,分享交流行业先进理念,实地观摩沽源藜麦产业发展。
中新社忻州8月11日电 题:“洋庄稼”花开晋西北:“中国藜麦之乡”的破茧成蝶之路中新社记者 杨静13年前,一粒藜麦种子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跨越山海来到中国晋西北黄土高原,一座小县城的命运开始改变。初秋时节,暑气渐退。
基本情况:青海地处地球“第三极”,被公认为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为发展藜麦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柴达木盆地的气候、地理、土壤条件,几乎复制了藜麦原产地南美洲安第斯高地的生长、种植环境,是藜麦在青藏高原的最佳种植区。
金秋沽源,万亩藜麦田被习习凉风染上了斑斓的色彩,沉甸甸的麦穗如浪起伏,农户在田间穿梭忙碌,处处洋溢着期待丰收的喜悦。9月3日,小河子乡五里桥藜麦种植基地分外热闹,第二届沽源藜麦丰收节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吸引全国各地藜麦种植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种植户300余人共赴盛会。
眼下,正值春耕春播的关键时节,藜麦菜也进入了播种期,柘林镇新寺村汇吉蔬菜智能化种植农场正抢抓农时,翻耕播种,为高产优质打下坚实基础。在农场的棚外区域,农机手正娴熟地操作着大型旋耕机开展除草翻耕、整理田地工作。一旁,播种机在已平整的田地上往来穿梭,藜麦菜播种作业正在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