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草原云】1月12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内蒙古锡林郭勒金斯太遗址、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入选。 金斯太遗址。 锡林郭勒金斯太遗址位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第四名,该遗址位于东乌珠穆沁旗。
中新网赤峰9月22日电 (记者 李爱平)“元宝山积石冢发掘为内蒙古目前考古发掘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的积石冢;内蒙古首次发现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墓葬兼祭祀为一体的建筑遗存……”22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党郁在此间举行的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昨天(22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在内蒙古敖汉旗的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发现了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体量最大的红山文化玉龙。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遗址是一处红山文化晚期遗迹,距今约5000年,因已遭到盗掘,因此开展抢救性发掘。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现、发掘而得名,至今已有70年。近日,红山文化考古再一次“上新”。9月22日,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最新考古成果首次向社会公布,其中出土的一件长15.8厘米、宽9.5厘米、厚3厘米的玉龙,是红山文化百年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玉龙。
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C”形玉龙,因体型大、工艺精被誉为“中华第一龙”。2024年,红山玉龙“家族”增添新成员,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下洼镇元宝山积石冢发现一件长15.8厘米、宽9.5厘米、厚3厘米的玉龙。
来源:【草原云】2024年12月31日,龙跃北疆——红山文化出土最大玉猪龙特展在内蒙古博物院重磅开展。“C”位文物玉猪龙一经亮相,就引得无数观众打卡。1月6日,内蒙古博物院推出文物解读,向观众展示玉猪龙的出土历程。
【编者按】今年是“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红山文化积石冢最新考古成果也于近日首次向社会公布。红山文化反映的一体多面、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质,奠定的龙图腾、玉为尊的文化传统,形成的天人合一、尊祖崇宇的宇宙观和社会观,已经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有机质。
央视新闻 穿越五千多年的时光隧道,在我国东北地区西辽河畔,一件件雕琢精美的玉龙正在抖落历史的尘埃;随着考古工作者对这片大地的不断叩问,红山文化考古新发现不断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见证了中华文明“璀璨星辰”。
3月11日,在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的考古人员住所,考古人员在清洗调查现场发现的碎陶片。当日,来自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在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调查红山文化遗址。此前,考古人员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无白丁遗址群新发现多处红山文化遗迹。
今天(22日)上午,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最新考古成果首次向社会公布。△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这是刚刚完整揭露的一座红山文化积石冢,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考古发掘出的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