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3月14日上午9时左右,松滋市斯家场市场监管所所长李普新带领工作人员在“大佰汇”超市前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现场突然锣鼓喧天,一面鲜艳的锦旗送到了李普新手中。送锦旗的是斯家场镇姜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梅启新和“谷佰味食品有限公司”法人刘海兵。
黄国平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功回击了“寒门难出贵子”论调,他通过求学走出大山、找到理想工作、拥抱美好未来,正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生动案例。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广大农村地区,确实不是所有贫寒学子都能有幸看到“山顶的风景”。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于永波 见习记者 颜承昊 临沂报道一个仅有496户人家、1800多人的村子,却有100多个孩子考出了农村,其中包括16名博士和30多名硕士,而如今,这个数字仍在增加……在鲁南苏北交界处,山东临沂郯城县花园镇有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火了,它就是刘湖村,这个村子
10月23日晚,一条“安徽一村培育出26人博士34人硕士”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惊人。逆水村,这个位于安徽安庆潜山市槎水镇深山中、原本寂寂无名的村子,一下子因“博士村”的名气引来了不少人,镇上很快来了文旅项目的开发商,提出设想,要借此打造“博士小镇”。在镇上采访,人们一听“博士村”,会立即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露出赞许的笑容。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上,突然涌现了数十个“博士村”视频,逆水村为数不多的影像被以幻灯片的形式循环播放,配上激昂的音乐。
来源:【人民网】今年3月初,90后博士张爱明和黄和平,作为选调生被派驻至江西省南昌县南新乡九联村,任村支书助理。从出发前的踌躇满志,到接触实际工作的一筹莫展,再到现在熟悉工作后豁然开朗,褪去书生气,沾上泥土气,张爱明和黄和平完成了由刚出校门的博士生到村干部的身份转变。
这篇肖清和写于2009年《“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与交往研究》的博士论文,对宗教社会学不感兴趣的人很难读得下去,但作者本人的小传跨越了学术鸿沟,让人们得以一窥这位青年学者的励志成长之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逆水中心小学的教室宿舍逆水初中女足队员合影逆水中心小学的教室里,正在开展智慧课堂教学逆水初中女足队员在篮球场上训练单从人口基数看,地处大别山东南麓的安徽潜山,一个以山为名的县级市,全市仅50多万人,近年来先后走出了3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