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参加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樊生华的旅行箱里装了杭州特有的“礼物”——西湖龙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传承人,他希望在开会间隙,给大家泡上一杯鲜爽甘醇的西湖龙井,讲讲传承了千年的杭州茶文化,探讨如何继续做好茶文章、发展茶经济。
中新网杭州3月1日电 张斌 童笑雨与茶饮品牌合作、入圈直播带货、在抖音推销西湖龙井……手工炒茶50多年,全国人大代表樊生华觉得自己“潮”了一把。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传承人,在浙江杭州的小茶村里,他见证了西湖龙井茶产业的变迁。
炒茶大赛现场。王逸飞 摄中新网杭州3月27日电(王逸飞 童林珏 吴梅娟)3月27日,杭州市第五届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能大赛暨银湖街道共茗共富产业突破启动仪式在杭州市富阳区举行。当日,30多名炒茶能手展开角逐。一甩一捻间,茶香四溢。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王玄霜又是一年春日,茶山将醒,芽头凝翠。在位于北纬30度的西湖龙井核心产区内,青叶正含香,属于江南的清冽正在此间氤氲。近日,随着春茶官宣开采的消息传出,百年制茶品牌“戚龙章”的回归也再次受到了茶友们的关注。
来源:经济日报5月27日,杭州市西湖街道龙井村一家炒茶中心,员工在装饰门店。5月27日,杭州市西湖街道龙井村,茶农在展示西湖龙井茶叶。5月27日,杭州市西湖街道龙井村,游客在品鉴西湖龙井茶。5月27日,国家级非遗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代表性传承人戚英杰在演示西湖龙井炒制技艺。
一杯茶要泡多少茶叶才合适?在家泡茶,怎么称出2.5至3克的茶叶?当茶成为新的消费趋势后,人们才发现自己对它知之甚少——那茶企为什么不干脆设计一个带秤的茶叶罐呢?胡璧如给我们讲述了背后的灵感:打开茶叶罐顶部的小盖子,反过来当做量具,放在自带的小秤上。
今年,春寒料峭,忽阴忽雨,在龙井新茶尚未上市之际,又一次直奔杭州满觉陇,再访西湖龙井的国家级非遗传人杨继昌的弟子、名扬业界的高级制茶评茶师胡俊晖。下车,走过一段缓坡,在冠以“满庐”的二层楼房不大的客厅里,爱茶者满座。
一把嫩绿光润的龙井茶叶倒入有着200多摄氏度高温的炒茶锅,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用长满老茧的双手轻重有度地揉搓着,甩、压、拖、抖,他的手腕灵活地晃动,一捧捧茶叶在手掌心间翻腾,又均匀洒落。
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留存着许多非遗,现在它们不再隐匿于乡村深处,而是成为激发乡村活力的新源泉。今年的全国两会,与非遗相关的话题热度不减。非遗项目是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又是以怎样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开辟村民增收新路径,促进当地文旅消费的?
这天,一款以中国神话为背景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黑神话:悟空》引爆热搜。该游戏以《西游记》为背景设定,不仅对山西小西天、玉皇庙等多处全国名胜古迹进行实景扫描,还融入了陕北说书、山西彩塑、悬塑等多种非遗元素,生动体现出“用世界品质,讲中国故事”。
春日和煦,茶山初醒。这两天,浙江近2万亩特早生绿茶“头茶”同步开采,奏响了春茶季的序曲。杭州梅家坞,中国农科院茶研所附近的茶田里,新品种中茶108号愈发葱绿。20多年前的春茶季,当一批批嫩芽在这片茶田里探出新绿,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也来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