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蔺建伟记者6月11日下午从河南省农机农垦中心了解到,截至今天17时,河南省麦收基本结束。历时13天,全省投入联合收割机21.6万台全省大规模机收作业自5月30日开始,至6月11日基本结束,历时13天,全省投入联合收割机21.6万台。
6月12日上午11点,烈日炙烤着大地。济南市章丘绣惠街道崖南村西,空旷的麦地间,仅有的一棵大杨树给炽热的土地上留下些许阴凉,人们得以在底下扇风休息。不远处,张守才驾驶着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趁着收割机卸粮间隙,记者爬上收割机,上车瞬间,一股凉气迎面扑来。
本报讯(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萌萌 通讯员 原钰恒 曹武)自动规划路径、自动感应收割、自动避障转弯……6月10日,沁阳市沁园覃怀街道灯塔街社区的试验田里,智能无人驾驶小麦收割机正在自如地收割着小麦。“咦,真稀奇,没有人也能跑,不用下力气就能收麦子,这智能无人驾驶小麦收割机真神。
近日,一则24岁女孩回村开收割机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7月23日,当事女孩姜晓娜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她在常州做了四五年的美甲师,父母在老家种了60亩的麦子。一到麦季抢收,村里人很难雇到收割机,有时赶不及收麦粒就落地了,收成也减少了。
“赶着早上没有露水,我们7点多就开始收割,一直干到晚上7点。中午吃口盒饭,困了就在田上打个盹。”在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唐店村,世宇家庭农场负责人李电平连日来守在田边。他指着一旁穿梭在田间作业的3台收割机说,从9月下旬开始秋收,机械帮了大忙,1台收割机1天能收四五十亩地。
来源:【农民日报】夏收时节,农业生产正是繁忙。6月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北皋镇东张岗村的麦田里,伴随着农机轰鸣的声音,20余台大型小麦收割机马力全开,切割、剥壳、脱粒,小麦秸秆就地粉碎还田,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旭兵 通讯员 宋丽英麦浪滚滚穗飘香,机器隆隆麦收忙。5月31日,在内黄县高堤乡草坡村麦收现场,多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正在麦田中穿梭忙碌,一簇簇麦穗被卷入收割机仓,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黄澄澄的麦粒从收割机中倾泻而下,一派丰收的场景尽收眼底。
农机成主力,种田更省心这个“三夏”很高效——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投入麦收,进度比常年快2至3天;精量播种、高速插秧,各式农机齐“上阵”,夏玉米、夏大豆基本播种结束,中稻栽插进入尾声;无人机巡田,即时反馈、作业,实现精准监测、防控。效率提升的背后,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全国麦收达1.2亿亩,进度过三成半,已进入收获高峰。今年“三夏”,全国预计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650万台(套)。目前,湖北麦收结束,四川正在扫尾,收获热点已经转到位于黄淮海麦区的安徽、河南、江苏。
小麦覆陇黄,水田插稻秧,是眼下四川不少农村地区能同时看到的场景。收割成熟的小麦、油菜,栽种水稻秧苗……进入5月,就到了四川夏收夏种最热火朝天的时期。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是四川的传统粮食生产大县。在该县永太镇石狮村,一台台收割机在金黄的麦浪中来回穿梭,抢抓农时收麦子。
【来源:四川日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燕巧【点位介绍】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位于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有220台(套)农业机械,可以提供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种植相关的耕、种、管、防、收、烘全程机械化服务。
来源:农民日报 “我今年种了1200亩水稻,三台收割机一天可以收150亩,8天的时间,连收割带烘干,顺利完成入库。今年的水稻整体长势还不错,亩产达到了1200斤以上。”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留庄镇长有家庭农场负责人赵胜利说。留庄镇气候温润、土壤富含矿物质。
带空调的收割机。红网时刻新闻7月13日讯(通讯员 龙藤方 陈璐桦)7月中旬以来,衡南县天气持续晴热高温,现已陆续进入双季稻抢收季节。广大农户战高温,忙“双抢”,依托农业机械化加快早稻收割进程,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央广网北京6月19日消息(记者沈静文 河北台记者李芳 邢台台记者崔铁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调度显示,全国麦收进度已过九成五。湖北、河南、山东、河北……各地麦收捷报频传,许多跨区作业农机手,眼下也到了“收工”的时候。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毛雷、李娜)日前,在双沟镇任庄村看到,一排排的玉米成熟饱满,多台收割机穿行在田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今年种了12亩,收成还可以。”任庄村村民陈新国一大早就联系了收割机前来收玉米。截至目前,陈新国的玉米已收获了近一半的面积,卖出8000多元。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燕巧 摄影报道9月9日13时30分,德阳广汉连山镇,烈日当空,刚吃过午饭的廖成勇就和农机手下田了。廖成勇是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合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当地的“90后”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