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手艺人,人们马上想到的显然是陶工、铁匠、织工、木匠、厨子、乐手等等,然而“手艺人”的定义是相当宽泛的,只要娴于一技,都可以被称为“手艺人”。都说高手在民间,各行各业隐藏着许多执着于各色手艺的手艺人们。
如果你到了北流民乐镇,一定不能错过番薯粉这道美味,它可是民乐当地久负盛名的传统美食。民乐镇地处大容山脚下,土地肥沃、水质优良,种出来的番薯甘甜香糯、美味可口。当地人用这种番薯制作成番薯粉后,再用鸡汤烹制,美味无比。番薯粉是民乐镇当地村民过年的必备年货,也是招待客人的家常美食。
手工艺展精彩纷呈。 一坨泥巴变成怒目龇牙的鲁智深塑像;一堆碎布料拼成一幅色泽艳丽的风景画;数片禽鸟羽毛形成一群动态十足的奔马;以杉木为“纸”在其上挥毫泼墨……精彩的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演让不少参观者流连忘返,传统的手工艺一项项呈现眼前,让人们彷佛重回那些慢节奏却又精细有致的老时光。
但对80后姑娘周雪而言,毛线还可以织出鲜花、玩偶、包包、头饰、盖毯、抱枕、挂画…而这些,仅仅是她多年来创作作品中的一小部分,出来练摊是今年春节后才开始的,目的是为了换取报酬添置材料设备,来维持她玩毛线这个爱好。
新华社照片,玉林(广西),2025年2月7日2月7日,在广西兴业县文化馆,小朋友在制作灯笼。寒假里,广西玉林市兴业县教育部门与县文化馆通过组织剪纸、制作灯笼、包汤圆等趣味活动,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迎接即将到来的元宵佳节。
彩色糯米饭相信很多人都见过,但彩色白糤你见过吗?玉林市玉州区大塘镇三和村的村民钟福玲,创制了一种彩色白糤,既好看,又好吃,成为身边亲戚朋友的送礼佳品。用传统手工方法制作彩色白糤。近日,天高气爽,钟福玲又开始制作彩色白糤。
近日,第一届广西乡村振兴技能大赛暨第八届广西农民工技能大赛圆满结束。在此次大赛中,福绵区参赛选手王志丽荣获缝纫工赛项冠军,为玉林市代表团赢得一枚宝贵的金牌。她是如何从一名普通的缝纫工蜕变为广西区缝纫工赛项的冠军?12月8日,记者前往王志丽的服装定制工作室进行采访。
明天就开启国庆小长假了你打算怎么过?来玉林我们“承包”你的假期~玉林十字街 繁华与历史的交融市民打卡十字街。(资料图片)玉林十字街是到玉林游玩的必打卡点之一。十字街是玉林老城区的“心脏地带”,也是玉林市井文化的摇篮。
小微说在一个城市里,老店铺是一种温暖的存在。它不仅给我们提供生活必需品,更承载着我们对这个城市和岁月深厚的回忆,是一种让人格外安定和踏实的存在。但,时代在变迁,有些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店,不知道什么时候,忽然说没就没了。留下的,是一种让人惘然的追忆。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玉林11月7日电 (黄子婧 实习生彭楚雯)一块平平无奇的冬瓜坯,经过錾刀的精心錾刻,便能变幻出玲珑精致的纹案,一壶热茶浇注其上,又迸发出醉人的清甜。这便是广西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泡制作技艺。洁白如玉的茶泡。
玉林肥皂厂停产后,原来工厂的老客户——广东罗定百货公司直接向技术人员李英下订单,希望他能继续为公司供货。那时,改革开放进行得如火如荼,经商正渐成时尚,李英不想放过这样的机会,接下订单,在家里制作手工皂。
央广网玉林11月1日消息(记者梁瑜琳)在广西玉林,芒编非遗手工技艺源远流长,当地民众利用一根普通的芒藤,便能编织成艺术造型的篮子、灯笼、家居置物筐等。芒编工艺品款式多样,远销海外,指尖“小技艺”编出了“大产业”,也托起残疾人就业“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