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看到某学术类公众号推送一篇题为《高校教师频繁被借调是一种什么体验?》的文章。然而,正如《高校教师频繁被借调是一种什么体验?》的作者在文中提到的那样,我每天真正做的不是搞科研、写论文,而要么是写诸如领导讲话、活动计划与总结之类的文字材料,要么就是成天做一些枯燥且无用的表格。
近日听闻一则信息:某卫生院仅有五名医生,三名被借调到局机关与县医院。一般来说,一家卫生院是百十来人,但有一部分是管理层,还有财会、护理、药剂、行政、后勤人员,医生占比不算多,甚至还有一些医院的医生面临紧缺的情况。
来源:【湖南日报】周跃平“共青团云南省委以‘挂职’名义大量违规借调工作人员。”当这样的字眼,写进7月1日云南省相关通报中,一个大大的问号浮现在很多人的脑海里:违规借调,咋就这么难绝迹?借调,本应是促进人才流动、加强工作协同的桥梁,是干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经历。
如果在搜索网站输入“借调”,往往可以看到两种比较极端的观点,有人说“借调是快速积累工作经验的有效方式”,也有人说“借而不调,体制内借调很尴尬”。借调是一种特殊而比较普遍的人才使用方式,借调人员的工资、编制在派出单位,工作在借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