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痛夜太深邃孕生孤单的背影寂寞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诗人忧郁的眼神绽放奇异的光芒用手指指向诗歌最深处的悲哀或许一个人的天空蔚蓝不再依旧亦或两个人对酒月酌时的凄凉掩盖不住成熟骚动的灵魂刻着沧桑二字尽是离人泪柔情似水被时间黔默的无比遥远佳期如梦如同多年养成说谎的习惯冲淡的是心中默念的那
童年,是每个人性格与情感的起源,童年的经历,决定了我们未来看待世界的方式。这个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会因为环境的限制,而经历不同的童年,尽管他们在人生叙事中形态各异,但在童年的成长上,却有着相似的必经之路。
“我做好了迎接新冠的准备,却没有做好失去亲人的准备。”几天前,刚刚失去母亲的李女士,坐在心理医生张媛媛的诊室里诉说。心理专家张媛媛是宁波市康宁医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1月12日,她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
心理学家说,哀伤是爱的一种形式。也有人说哀伤是爱的代价。爱和哀伤如同生与死一样,相依而共存,亦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没有爱就不可能有哀伤,同理,没有哀伤就不可能有爱。丧失与哀伤哀伤与丧失有关。当人丧失了挚爱的亲人,哀伤是丧亲后的一种自然而复杂反应。
【编者按】 《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李昀鋆著,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2025年2月版)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博士李昀鋆基于对44位在青少年期和成年初期(10-30岁)经历过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的访谈而形成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