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的油菜花常见,五彩的油菜花你见过吗?在贵州省农科院的油菜试验基地,50亩颜色各异的油菜花吸引周边群众拍照打卡。彩色油菜花是贵州省农科院利用本土油菜与引进彩色花资源杂交后获得的新品种,具有花期长、花朵大、花色多的特点。
当前油菜已进入生长的重要时节,同时也是防病保产的关键时期,为有效提高油菜防病能力和产量。近日,在黄平县旧州镇文峰村,农技人员指导种植大户抢抓晴好天气积极开展油菜病虫防控、水肥管理、“一促四防”作业,为油菜高产增收保驾护航。油菜田里绿意盎然,植保无人机飞手正在熟练地调试设备。
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摄影报道3月25日早上9点,李云将孩子送到培训班后,开车来到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羊马基地彩色油菜花试验田边,她打开后备箱拿出防水服、防水鞋换上,又清点了一遍小包里面的培养皿、笔记本、镊子等物件。
航拍百花湖镇下麦城村盛开的油菜花。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在油菜花中穿行的村民。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盛开的油菜花。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在油菜花中拍照的游客。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在油菜花中拍照的游客。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在油菜花中拍照的游客。人民网记者 涂敏摄在油菜花中忙碌的蜜蜂。
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进入3月,春暖花开。金黄色的油菜花,是很多摄影爱好者的最爱。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是菜籽油的来源。在贵州山区,漫山的油菜花不仅绽放着丰收的希望,也是我国油菜种植技术进步的写照。
一年之计在于春,温润的春风轻拂贵州大地,广袤的油菜田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农技人员在田间为农民培训种植、管理、技术,以科技之笔,为良种、良技、良田赋能发力,处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科技赋能“育良种”油菜是我国分布区域最广、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今年3月5日,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当天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团委和观山湖区百花湖镇联合开展“学雷锋、志愿行”暨青年专家助力春耕生产志愿服务活动,来自省农科院的领导专家学者为百花湖镇送来了技术指导,助力春耕生产,区农业农村局、百花湖镇有关负责人参加。
在国家油菜改良中心贵州分中心,省农科院油菜所的专家们正在对6000多份油菜材料进行套袋保种和杂交转育,以改良选育油菜新品种。省农科院油菜所通过数十年的研究实验,开发了分子标记并构建高效的轮回选择技术体系,持续育成高产油新品种20个,平均亩产油达78公斤,增产11%。
在发布的贵州省农业主推技术中占比超过六成,421名省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全省79个县544个乡镇,培育一批优新品种和集成系列高效种养殖技术……2024年以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大抓科技创新与产业服务,深入研究贵州农产品特色和优势,为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优
近日,化作乡官寨村开展了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培训,邀请贵州省农科院油菜研究所研究员秦信蓉现场作技术指导,50余名群众参加培训。培训中,秦信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油菜的育苗、移栽、施肥、防虫等环节,向群众讲解油菜的栽培管理技术,并详细解答了群众的提问。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贵阳9月24日电 近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贵州省2024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贵州科学城拉开序幕。贵州省农业科学院30余个产品亮相活动现场,各种名特优产品备受市民青睐。
人勤春来早,春节假期刚结束,初春的太阳暖洋洋,各地的春耕备耕工作也在陆续开始,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开展春耕培训、农机手驾驶农机翻耕农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田翻耕管护……连日来,贵阳贵安按下了春耕生产“快进键”,田间地垄、大棚林下、果园菜圃都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新华社贵阳2月8日电 题:人勤春早 不误农时——贵州保春耕春管见闻新华社记者刘智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走进贵州农业生产一线,已是一番繁忙景象。作为传统的农业省份,做好春耕备耕是贵州抓好开年经济的“重头戏”之一。“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新华社南宁3月14日电(记者黄庆刚、汪军、浦超)人勤春来早,农忙正当时。储备农资、旋耕翻地、播种施肥……行走在各地,随处可见抢抓农时的忙碌景象。如今,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越来越多应用在农业领域,科技正助力各地农业生产解锁“新密码”。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农业农村部门按照《粮食安全保障法》有关要求,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按照“种什么”“谁来种”“怎么种”“种得怎么样”工作路径,聚焦“六个高”抓实粮食单产提升,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