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厨学做菜#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刚从田间忙碌回来,突然想到有个好东西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虽然说可能迟了些,但总没有缺席。说起蒿子粑粑也算是历史悠久的一个传统小吃了,发展到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家喻户晓,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但大家都只知道它好吃,却很少有人会做。
蒿子粑粑也叫蒿子粑,是安徽江淮、大别山地区民间流传的一种特色美食,主要以蒿子、米粉、腊肉、蒜等为原料精制而成。可炸可蒸可煎可炕,香味扑鼻,味道可口,让人回味无穷。蒿子粑粑不仅具备独特的民俗价值,“蒿子”更是一种芳香独特的时令野菜,做出的蒿粑风味独特,十分美味。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春秋时期,重耳颠沛流离,他有一个随从叫介子推,于是就把大腿的肉割一块给他吃,成语割股啖君就是这么来的,后来重耳当上了晋国的国君,想要封赏介子推的时候,他却躲进深山不愿出来,重耳想要用大火逼他出来,没想到介子推宁愿烧死也没出来,并且留下了一首诗。
如果选一种食物代表清明,那肯定是是青团,没有它的春天是不完整的。清明节前后吃青团的食俗,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寒食节。人们过寒食节,不生火,只吃冷食果腹,青团成了主流食物。后来寒食节、清明节两个节日因为时间相差不多,两者归并,青团就变成了清明节的时令美味,同时也被用来祭拜祖先。
民以食为天,那么,明朝吃点啥呢?被这个问题困扰的旁友们不要急啦,闵行区融媒体中心推出 “闵”朝吃啥栏目,带你解锁那些出自闵行人之手的各式菜谱,让你家的小厨房跟着燥起来~你知道,除了青团,清明节气期间还有什么“应节”的吃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