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已经与新冠病毒鏖战了两年多,仍看不到胜利的尽头。一场疫情“寰球同此凉热”,但中国“风景这边独好”。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100多年前的清末,中国也同样遭受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但那场疫情仅用了4个月就扑灭了。在那个内忧外患,积疲积弱的中国,这绝对是历史性的成就。
那年,多亏有一位“抗疫斗士” 他是我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奠基人。100多年前发生在我国东北的一场数百年不遇的鼠疫灾难,就是在他的有效领导和沉着应对下被制服,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 他叫伍连德。
伍连德是我国著名预防医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际著名卫生防疫专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开拓者,是中国卫生防疫、检疫、医学教育、医院管理和医学交流的先驱,是中国现代科学家中第一位为世界所推崇者,也是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的第一位华人。
除了相关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1910年,也就是晚清时代,肺鼠疫由俄国西伯利亚传入我国东北,首先在位于中俄边境的铁路枢纽小镇满洲里暴发,第一个病例出现于10月25日,仅仅10多天就通过铁路传染到哈尔滨,至1911年1月,在东北全境出现了大规模的流行,并波及北京、河北、山东等地。
我在传染病课程备课《鼠疫》课程的时候,了解到我国一百年多年前东北鼠疫疫情,当时人们对鼠疫的了解还比较少,对病原体、传播途径、预防策略都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肺鼠疫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更没有治疗鼠疫的相关药物。
方擎是福建人,毕业于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宣统二年医科进士,那一年医科进士10人,其中6人毕业于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方擎为医科进士第二名,授翰林院检讨,实际上任陆军医学堂暨北洋医学堂教习,在东三省大鼠疫期间在伍连德手下参与哈尔滨防疫。
《为了不能失去的故乡》作者:华新民第一章 留住北京之魂老房子里深藏的伟人故事他叫伍连德(字星联),他不仅仅是名人,更是一位伟人。他曾经的家坐落在北京东城区东堂子胡同4-6号(原55号),一座饱经沧桑的法式小楼,现正在为满足开发商对“地皮”的贪婪而面临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