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呼吁,加强医院工勤岗位制度建设,加强对护工群体的岗位管理,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朱同玉说,目前,护工群体的岗位管理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培训,护工多是在工作中积累经验。
5月15日,对于帖玲(化名)来说又是满成都奔波的一天。3月26日,她的丈夫巫平(化名)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用人单位以无劳动合同为由拒绝赔偿,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帖玲和家人为了讨要说法,不停往返于武侯区劳动仲裁部门以及用人单位四川华露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之间。
评论近期,有媒体报道一些患者遇到医院不让家属陪护,只能花钱请护工的情况。平时,也可看到“护工荒如何破题”“某地护工品牌叫响全国”“护工行业有了正规军”“护工或将成为历史”等相关报道。可见,对护工这一群体,全社会存在多角度的观察。对护工的工作,从不同的立场出发,会有不同的看法。
护工扶老人如厕摔折数根肋骨,家属10天后才得知 护工行业收费不菲,为何难换专业服务?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 实习生 王淇 株洲市民罗女士聘请护工照顾患重病住院的父亲,结果父亲摔伤后,护工却没有及时告知,直到10天后老人疼痛难忍,做CT检查时才发现多根肋骨骨折。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行动计划提出医疗机构可按需聘用医疗护理员改变由家属聘请护工护理患者现状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加强医疗护理员规范管理”,即医疗机构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