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退休医师医院麻醉手术室传来喜讯!他们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手术的麻醉工作,为患者的手术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41岁患者陈云云(化名)患有双侧马蹄内翻足、髋内收畸形、双膝关节屈曲畸形、脊侧弯畸形、骨盆倾斜、脑瘫后遗症等多重疾病。
中国网财经11月8日讯(记者 杜丁)随着社会的进步,舒适化医疗已经成为临床医疗的发展趋势。而作为舒适化医疗的主力军——麻醉医生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近日在“细节成就未来-2023和睦麻醉与颊针论坛”上,中国网财经记者了解到麻醉学科的发展和当前的前沿技术与学术理论。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陈俞印 首席记者 张海振 济南报道5月18日7时30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东院手术室内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各种金属器械的碰撞声、监护仪器的提示声、医护人员的交流声……这一天,在该院中心院区和东院区的80多间手术室里,将
手术中,麻醉医师王迎斌要时刻监测、调整、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确保手术顺利完成,重要性不言而喻。甘肃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主任王迎斌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讲述着中国麻醉医学技术的变迁,“麻醉医学从经验麻醉走向了精准麻醉,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中午12点,在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手术室,麻醉科医生张清还在忙碌着。“中午我们不休息的,吃饭也没准点,这么多年习惯了。”她告诉记者。上海市最美女医生、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从医三十年来,尽管已多项荣誉傍身,但张清依然坚持在临床麻醉第一线,尽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周被定为“中国麻醉周”。在不少人的认知里,麻醉就是手术前"打一针"让人睡着不疼痛。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有了更多的麻醉方式,在医生的指导下,麻醉作为一种治疗手段,通过精准的操作,能够促进病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