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神医的故事。《薜衣道人》出自清·陈鼎《薜衣道人传》:姓祝,名尧民。洛阳诸生,有文名。明亡,弃举业为医,自号薜衣道人。刳腹洗肠,破脑濯髓,如华陀之神。里人有头为贼所断者,道人为续之,居然生还。后人终南山修道,不知所终。
本期嘉宾:王古道王古道,中西医结合男科主任医师、安徽中医学院临床医学教授、安徽医科大学铜陵临床学院、皖南医学院铜陵临床学院、安徽省红十字铜陵医院铜陵市男性病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联合会男科分会常务委员,国际中医男科学会常务委员,安徽省中医男
最近,不少人可能都在网上看过这个新闻:一位在登封少林寺学拳的外国友人,跟自己的朋友介绍了中医,几位朋友从俄罗斯直接坐飞机赶来就诊。看了视频就会发现,外国友人对我们的中医充满了兴趣,在主动尝试了中药、拔罐、针灸后还表示非常满意。可见,中医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远超我们想象。
中医不像西医,小则用药杀灭,大则提刀手术,中医讲究以人为本,调用人体自身的生命之气,配合不同性状的中药药材,调和与化解人体与大自然之间已出现的某种对立冲突,让人重新回归与自然和谐的平衡状态,并恢复身体健康。
鲁迅在他的传世名著《呐喊》中呐喊道:“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引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是的,毋庸置疑,这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对中医的评价。为何他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得从他父亲说起。
#暑期创作大赛#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人对中医表达了质疑、诋毁甚至嘲笑的声音,这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可思议。作为一种悠久的传统医学体系,中医在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且在某些领域中已被西方国家广泛接受和研究。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中医的负面态度?
专家这两个字,顾名思义就是首先,专家就是对某一事物精通,或者说有独到的见解的人。这不中国就有这样一位专家,扬言根本“不用去学习中医,中医根本不是医学。中医根本就不用去懂,懂中医那叫愚昧无知,不懂是因为我们是文明,文明人都不需要懂中医的”。
中医乱象,何处是尽头? 一直以来,中医都被视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行业也出现了一些让人堪忧的现象。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地夸大宣传,甚至误导消费者。
昨天写了一个微头条,谈了我对现在看中医的感受,大多数人认可我的观点,也有少数人急了,说话有点难听。我去年因为身体不适,在某省中医院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医,期间不止看了一个医生,中药没少喝,一喝就是14天,效果并不太好,所以我才谈了看中医的感受。
近日,上海男子扔掉社区派发的中成药,男子是这样说的:“拜拜,不要吃没有确凿临床证据的药,这种药浪费医保基金,浪费社会资源,还降低了民众的科学素养,里面含被FDA禁止的麻黄,百害而无一益。不要夸大新冠的危害才是最好的安慰剂”。
医疗反腐行动的升级和查处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案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涉案人员包括医药代表、医院领导和一些医疗企业,他们通过医疗设备和药品的采购过程中进行大肆行贿和受贿的活动。医疗领域的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我有不少亲戚朋友是学西医的,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都对我说过:中医没有科学依据,只是心理治疗,还说中药有时管用,但也是中药里的化学成分起了作用,原理还是西医理论,拿出屠呦呦“萃取”的青蒿素的例子,证明能治疗疟疾的是生物化学,是西医的科学理论,其实和中医的理论无关。
网上有一部分人过度吹捧中医,但我总感觉他们理由偏向感性认识。西医和中医都很重要,对于中国国情而已两者都不可以缺失。其实,对中医的质疑,正确态度是,中医确实是有效果的,但是中医应该用科学的手段证明自己的效果,而不是说我是传统文化,我就是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