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收集整理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了两段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秦岭羚牛群体活动的视频。两段视频均来自保护区海拔2300多米的荒草坪区域。一段拍摄于2023年4月7日的视频中,一头成年秦岭羚牛忽然抬起两条前蹄高高跃起,来回跳跃着向后退去。
2021年,我国大熊猫数量达到了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从濒危变到了易危,大熊猫的“降级”对于物种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也象征着我国对物种保护工作的成效。大熊猫保护工作做到位在我国,还有一个物种,它的保护等级和大熊猫“比肩”,如今却在秦岭局部泛滥,伤害到人类。
来源:【西安日报】近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咀头保护站工作人员在整理高山视频监控数据时,发现了一段成群秦岭羚牛活动的珍贵影像,数量多达20余头,其中还有数头亚成体羚牛。秦岭羚牛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又叫扭角羚。
秦岭地区植被茂密,野生动物数量众多,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更有金丝猴、大熊猫、朱鹮等珍贵品种。大家都知道,秦岭有“四宝”,分别是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由于保护得当,这些动物的种群数量渐渐地多了起来。
8月28日,共建陕西“绿芯”项目(2024—2025年度)野生动物命名认养揭牌仪式在西安举行。2头秦岭羚牛分别被认养命名为“芯羚”“星羚”。本次被认养命名的2头羚牛生活在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近年来,该中心共救护伤病、离群下山羚牛20余次,累计繁育羚牛86头。
7月10日,西安的一名摄影师李岩在秦岭山脉跑马梁徒步时,成群的羚牛突然出现在眼前,他赶紧用无人机记录这一壮观场景。画面中可以看到,群牛大概有30头左右,其中有体格健壮的成年羚牛,还有身材娇小的牛犊,不少羚牛呆呆的注视着正在拍摄他们的无人机,似乎感觉到十分新奇。
这名游客很兴奋地掏出手机,拍下和它相遇的视频,还朝这只动物招手示意,并大声呼喊“自己人!自己人!”谁知,这只动物看了他一眼,扭头就跑路了,好像在说:“真不熟,我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谁跟你是‘自己人’”
5月21日,神农架国家公园出现一头羚牛,这是继2020年6月以后,神农架再次发现羚牛。神农架林区公安局木鱼分局民警黎勇介绍,当日下午3点多,他和巡护管理员任俊山在神农顶景区酒壶坪入口值勤时,突然听到树林里有大型动物走路、喘气的声音。
日前,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公布野外调查结果,该保护区羚牛种群平均数为319头。羚牛俗称扭角羚、野山牛、盘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因外形奇特,羚牛又叫“六不像”,和大熊猫、金丝猴并称为高山林区的三大珍兽。
来源:科技日报 王禹涵日前,罕见物种秦岭缺翅螳现身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刮风时它会随风摇摆,就像被风吹动的苔藓一样,如此高超的拟态能力让它能完美地与环境融合。”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官庙保护站巡护员张恒向记者讲述自己亲眼见到秦岭缺翅螳的瞬间。
秦岭密林中的大熊猫。在水边捕食的朱鹮。雪中的红腹锦鸡。成群结队的秦岭羚牛。秦岭山林中的川金丝猴。【新时代记录】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横亘于我国中部的秦岭山脉,逶迤磅礴三千里,不仅是我国的“中央水塔”,还是南北地理分界线,更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从2022年开始,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西北大学、陕西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启动了保护区内的本底资源调查。目前各项监测调查数据已陆续出炉,进入最后的结题收官阶段。下面从最新的数据中,一睹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所代表的秦岭山脉几十年的生态变化。
【多样的生物 多彩的世界】光明日报记者 李洁 张哲浩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莎 林墨玉三伏天,蒸腾的暑气炙烤着土地。然而在秦岭的大山深处,却是别样清凉的世外桃源:茸茵如毯的草坪、翠盖斜偃的林木,弥望似海,泱泱欲腾,崇山峻岭渐次涌起绿浪,无际的林海涵养水源,滋养着大山里的芸芸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