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一号”任务历时8年,在世界航天史上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印迹”图。着陆点全景图。“着巡合影”图。本报北京6月11日电(记者冯华)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祝融号火星车顺利发回遥测信号,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今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5月15日早上7点18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稳稳降落在首选落点——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目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超过1480GB,我国科学家团队依托获取的一手数据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
一程路,两颗星,四亿公里,中华民族用了5000年才到达彼岸,飞控人在365天里日夜守护…时间拨回到2021年5月15日,那一天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所有人屏住了呼吸,静待着来自四亿公里之外的消息。
受中国国家航天局邀请,部分外国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人员14日赴河北怀来观摩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并参观相关试验设施。该试验模拟了着陆器在火星环境下悬停、避障、缓速下降的过程,对其设计正确性进行了综合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