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石家庄新闻网】燕赵晚报首席记者 南开宇寒冬时节,暖贴、热水袋、电热毯纷纷登场,成为怕冷市民取暖的“神器”。有人靠它们温暖了整个冬天,但有时这些“温暖”使用方法不当则会变成伤害。近日,石家庄市民杨女士就因睡觉前用上暖贴,而肚皮被烫起了水泡,里面甚至流出浓液。
极目新闻记者 伊蔚 王晨曦通讯员 贝兰 刘望绘图 刘阳随着寒潮来袭,武汉气温骤降,许多市民拿出了暖宝宝、电热毯、热水袋等取暖用品来御寒。武汉一女子贴着暖宝宝睡觉,没想到腿上被烫出水泡。12月20日,武汉多位专家提醒,取暖装备使用不当,也可能成为“皮肤杀手”。
作者:郭静微 主治医师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在冷得很复杂的中国南北方,抵御严寒我们是有绝招的,除了暖气,还有各种暖宝宝。暖宝宝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特别是在寒风凛冽,数九寒天东北的冬天,这简直就是随身携带的「小太阳」。既然暖宝宝这么神奇,那么暖宝宝是怎么发热的呢?
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应隔一层布料贴在衣裤上使用,并避开手、腿内侧皮肤薄弱的地方。暖宝宝的使用还有哪些注意事项?不要长时间使用。当人体局部长时间接触高于45°℃的温度时,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逐渐适应后,不会引起痛觉反应长时间使用非常容易发生深层烫伤。睡觉时不要使用。
近日,年过八旬的吴奶奶因腹部隐痛,直接贴了张一次性暖身贴(暖宝宝)在肚皮上。贴上后老人感觉肚子温温热热的,并没有灼烧感,非常舒服。然而一天后,吴奶奶感觉肚皮有些疼痛,将暖宝宝取下一看,肚脐周围巴掌大的皮肤已被烫得通红,并出现大片水泡。
寒潮来袭不少人用电暖器、暖手宝、电热毯等“取暖神器”抵御严寒但这些看似安全的取暖方式背后却隐藏着危险电暖器:安全摆放勿覆盖电暖器功率较大,要选用带地线的三孔插座,最好使用带有过流保护装置的排插。电暖器上不能覆盖物品,既影响热量散发,也容易引燃物品导致火灾。
本周以来,多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暖宝宝、电热毯、暖水袋等“取暖神器”也轮番登场。江苏盐城的周女士更是在睡觉时直接把暖宝宝贴在肚皮上,一觉醒来,周女士感觉肚子很烫,把暖宝宝揭开一看,发现皮肤出现了严重损伤。
来源:【草原云】11月26日至28日寒潮东移南下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大风降温尤为剧烈也是此次寒潮过程的降雪核心区域局地或现特大暴雪多地雪后寒明显面对寒冷天气电暖炉、热水袋、暖宝宝等各种取暖“神器”开始大显身手但是,这些常用的冬季取暖设备你都用对了吗?
最近真是太冷了,有什么可以马上让我暖起来~那么这篇推文你可别错过,会教你怎么穿更暖,还有哪些保暖神器能让你“相见恨晚”~医学顾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德定 副主任医师每到寒冷季节,大家对于穿衣服就觉得麻烦,对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温差较大的情况,可考虑穿脱方便的“洋葱式穿法”为
通讯员 孙峰松 徐栋近日,气温骤降,叶女士便每天都贴上“暖宝宝”来御寒,一贴就是一整天。开始还好,可过了几天肚子皮肤变红,还有刺痛感,叶女士以为是“胶布过敏”,便随手抹了点药膏就去上班了,可没一会儿就觉得皮肤烧灼一样的疼痛,她赶紧去洗手间看了一下,发现肚子上发红的位置已经起皮了。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冬季天气寒冷,不少市民喜欢使用“小太阳”“暖宝宝”等取暖,却不知这些“取暖神器”很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近日,昌邑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例用“小太阳”取暖烫伤的病例。76岁的吴先生长期卧床,家人为他购买了一台小太阳取暖器。
又湿又冷时节 注意这些健康安全问题取暖时须小心一氧化碳中毒、烫伤、烧伤等,不慎发生事故应尽快就医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冯习 石文婷 纪娜受冷空气和新一轮降水的共同影响,长沙气温重返偏冷格局,不少市民围炉烤火、煮茶,吃个火锅,再用各种“取暖神器”对抗寒冷。
天气逐渐转凉啦不少朋友们都喜欢用各种暖宝宝、发热器一类取暖神器但在使用时,一定要谨慎小心低温烫伤这种情况的发生哦近日,江苏盐城周女士直接把暖宝宝贴肚皮上睡觉醒来时感觉很烫,结果把暖宝宝揭开时皮肤被一起撕下来,甚至露出了肉在采访中,周女士表示,自己就是睡觉之前把暖宝宝贴上的,感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