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妈妈在为2岁半岁的儿子洗澡时,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包块,等洗完澡睡觉时包块又消失了,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好几天,虽然乐乐没有其他异样的表现,乐乐妈妈不放心还是带着孩子来到了徐州市儿童医院普外科门诊,确诊为腹股沟斜疝,也就是“疝气”。
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外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或脐部的可复性肿块。其成因主要是先天性的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导致腹腔内容物(如小肠、网膜等)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突出到体表形成疝气。小儿疝气的发生率约为1%至5%,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右侧腹股沟疝气更为常见。
疝气用通读的话来讲就是说身体内的器官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位置,卡住了,没办法回到原来的位置。那么,这种病症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治疗的偏方又有什么?疝气有哪些临床表现?赶紧来看看吧!中医治疗疝气的偏方罗晃子7个。酒煎服。巴茅果3个,茴香根15g,香附米3个。蒸甜酒服。
如果说有时候,你可能会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现一个鼓起来的小包,就像个小气球似的。这个小包可能会在你用力的时候,比如咳嗽、打喷嚏、搬重物的时候冒出来,然后又可能在你放松的时候缩回去。这就好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消失不见。
记者 孙淑玉 实习生 张雪 通讯员 李成修 姜宗延根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每年约有200万新增腹股沟疝病例。疝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些疝必须及时处理?本期“医在身边”邀请烟台毓璜顶医院普外儿外科主任医师吕忠船来为大家科普疝气的相关知识。吕忠船介绍,疝气就是百姓口中的“小肠串气”。
手术扬子晚报网10月11日讯(通讯员 刘满生 陈燕 记者万凌云) “腹股沟区的‘小疙瘩’差点要了我老命,真的感谢你们专业精准救治和优质的护理,让我捡回了一条命......”近日,家住扬中的72岁张先生因突发腹股沟嵌顿疝,下腹剧烈疼痛难忍来到镇江三五九医院普外科就诊。
小儿腹股沟斜疝俗称小儿疝气,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生率为1-4%。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与腹股沟区之间留有通道。如果这个通道直径小于5毫米,腹腔内的腹水进入则形成小儿鞘膜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