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翻开中国近代史的时候,相信所有人都知道: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随之1912年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当然这一事件也宣告着中国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终结,也宣告着民国时代的到来。
被誉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刘鹗《老残游记》、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知名度颇高,但它们绝非清末小说的全貌,清末小说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从一些稀见小说里,我们也能看到晚清社会的混乱、动荡与新变。
现有的官书局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探究、出版物考释等方面,具体解剖官书局内部运作情况的较少。关于金陵书局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同治十三年莫祥芝、甘绍盘修,汪士铎纂的《同治上江两县志》,光绪六年蒋启勋等续纂的《续纂江宁府志》以及光绪十六年江南书局编刊的《江南书局书目》是较早对书局概况及刊刻书目有所记述的珍贵史料。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清朝大小京官目睹了英法联军打入北京城。在一些清代杂谈笔记中人们能看到亲历者对这一天的各种记录。英法联军登上安定门城墙后,升起了自己的旗帜,将清军配置在城墙上的大炮掀翻,换上自己带来的炮,只不过炮口不再对着城外,而是朝南对着紫禁城。
作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的“晚清四书”,按时间顺序叙述了1894—1911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亥革命,记录了清王朝由觉醒而自救,自救失败直至倾覆的全过程,这些描述涉及对诸多重要历史人物的解读,如慈禧、光绪、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