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阿拉善3月19日消息(记者刘一晨)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巴彦乌拉嘎查的沙梁上望去,成片的梭梭林像一张巨大的绿网,把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黄沙牢牢扣住。枝干遒劲的梭梭树在风里沙沙作响,树根底下肉苁蓉正悄悄顶开沙土——这是牧民们新的“绿色银行”。
工作人员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扎草方格(6月7日摄)。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引黄灌区与沙漠“抗争”的前沿。自1953年建立防沙林场至今,一代代治沙人艰苦创业,投身沙漠,植树播绿,完成治沙造林68万亩。
中新网兰州7月31日电 (戴文昌)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工程师张世虎近日介绍说,草方格沙障是固定流沙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有“沙漠魔方”之称,能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为沙生植物存活创造有利条件。
在沙漠里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而他们选择克服种种艰难,将这群孩子在沙漠中“养活”……新疆巴州且末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县城三面环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城”。这里有一支老兵治沙队,他们在沙漠中植绿超过万亩,其间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又将如何持续下去?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日前,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决定,授予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全国防沙治沙英雄群体”称号。至今,八步沙林场已先后荣获60余项荣誉称号。茫茫腾格里,三代治沙情。
在阅读文章前,请您点击‘关注’,以便于参与讨论和分享。为了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更新优质内容,期待与您共同交流和学习。文|诸葛点兵编辑|诸葛点兵 “都别拦着我啊,我要去珠穆朗玛峰装“电梯”!”这句玩笑话说出来,是不是觉得有点“吹牛不上税”?
11月28日,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功完成了“锁边合龙”,至此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上,都被种植了胡杨、红柳等固沙苗木,“死亡之海”也终于绿洲连成线,未来将会变成一片生机勃勃之地。
中新网阿拉善3月12日电 题:沙漠“愚公”孟柯和他的1500亩“绿色奇迹”中新网记者 陈峰在广袤无垠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一片人造绿洲宛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格外引人注目。而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一位年近八旬、坚毅执着的老人——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