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职业年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是否会引发新的不公?这项涉及数千万名“体制内人员”的制度改革,近期引发民众的关注。
随着养老并轨改革方案公布,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开始按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按工资的4%缴纳职业年金。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待遇是否下降?工资水平是否会上涨?一系列问题引发关注。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养老金双轨制终于要寿终正寝了。12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会议作报告称,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获批。其核心内容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据《劳动报》报道,记者昨日获悉,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施办法: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缴纳比例为20%,个人比例为8%;机关事业单位还应建立职业年金,单位缴纳比例为8%,个人比例为4%。
据统计,截至目前,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已经全部出齐,办法除确定改革范围和缴费基数外,还提出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向“中人”发放过渡性养老金,部分地区明确在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中国通过公务员考试的职工养老金和普通劳动者养老金间的“双轨制”,一直是争议激烈的热门、敏感话题,有意见认为,公务员养老金标准高于普通劳动者是“国际惯例”,在这点上中国本就和国际接轨,“并轨”改革应该慎重。应该承认,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公务员养老金标准的确高于普通劳动者。
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进步,在阅读中写作,在阅读中成长,这是我阅读写作的思路。公务员是行政管理编制内人员,而教师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二者的根本区别就是编制性质不同,根本的相似点就是工资福利,包括退休待遇都是财政拨款。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杨琼):1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在中国实行了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退出历史舞台,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目前济南公务员数量达两三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约有十万人。养老金双轨制正式废除,会对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来哪些影响?记者随机采访发现,多数受访者很“淡定”,并未因“特权”的废除而表现出担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