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黑龙滩水利工程的建设历史,仁寿人民为改变“十年九旱,滴水贵如油”的贫穷落后面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全县之力,组织动员十多万优秀儿女,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以豪迈的气概“重新安排仁寿山河”,历经15年时间,建成了仁寿历史上最宏伟的黑龙滩水利工程,时任县党政军领导崔二奎、杨汝岱和高柔远功不可没,他们在黑龙滩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指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
50余年前的秋天,面对“十年九旱”的窘困条件,仁寿人喊出了重新安排仁寿山河的豪言壮语,数十万仁寿人奔赴黑龙滩水库建设现场,用锤子、锄头和箩筐,在丘陵之地开凿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首个引蓄灌溉工程,让都江堰之水翻越了龙泉山脉,滋润着川东南的广大丘陵地区。
今天,当我们在黑龙滩景区畅游,置身于蓝天碧水之中,欣赏诗画般美景的时候,在高楼林立,灯火辉煌的大街上漫步的时候,在城市湿地公园观景、晨练、跑步,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当仁寿农村五谷丰登,瓜果滿园,四季飘香的时候,当我县及周边近400万人饮用黑龙滩甘甜水源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当年为修建黑龙滩水库,仁寿人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有多少水利战士为此致残和光荣献身。
四川地区的年降水总量近5000亿立方米,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些降水资源,在四川境内也修建了多座大中型水库,水库总数量超过8000座,其中大型水库为57座,中型水库240座,所有水库的总库容量达到了602.21亿立方米。
最近我在头条上发了一篇文章,题为《都江堰水来之不易 当年修建黑龙滩水库 水利战士伤亡人数接近一个团》,引来不少网友热议,有的网友提出质疑,认为一个水利工程根本不可能伤亡那么多人,有的甚至说我造谣、传谣…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十二生肖的“龙”文化源远流长,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符号。“龙”文化历经千年的演变,从山川大地、湖泊水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艺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12月12日,由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主办的“润泽天府 都江堰建堰2280年”中省市媒体灌区行活动走进都江堰灌区之黑龙滩水库,了解其灌溉供水、数字智慧化管理、水安全管理举措及生态保护、文旅开发故事,感受“川西第一海”的魅力风光。
为讲好四川水利故事,都江堰灌区助力灌区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城市发展、文化传承等故事,彰显水利之伟力,12月12日,由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主办的“润泽天府 都江堰建堰2280年”中省市媒体灌区行活动走进都江堰灌区之黑龙滩水库,了解其灌溉供水、数字智慧化管理、水安全管理举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