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人而言,总人口不过万的“鄂伦春族”并不知名。直到今年1月哈尔滨旅游爆火,鄂伦春族人头戴狍角帽,身穿狍皮衣,手牵驯鹿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巡游的视频出圈,这个少数民族才终于“被看见”。随之而来的是游客的旅游热情。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打开了县域旅游的新盲盒。
最近接住“泼天富贵”的哈尔滨多次出圈,网友调侃就差把东北虎牵到中央大街和游客握手了。在一波又一波的热搜中,“尔滨”掏出的压箱底的东西让不少本地人都大呼开眼。其中,请来鄂伦春人在中央大街牵驯鹿就是热度很高的一项做法。
来源:九派新闻 这个冬天,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繁荣景象里,头戴狍角帽的鄂伦春族人在中央大街巡游,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哈尔滨市文旅局回应,想让游客玩得开心,将独特民族文化向外推介。 鄂伦春族人分布于我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全族不到9000人。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祝依凡 杨世丹鄂伦春族,这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新年伊始,头戴狍角帽、身穿皮毛服饰者牵着驯鹿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巡游的视频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网友们发现,这顶可爱的帽子是来自鄂伦春族的民族服饰。六百多公里外,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的族人们也看到了这一视频。
达尔滨湖景区。鄂伦春自治旗文化和旅游局供图红星新闻记者|杨雨奇 主编|蓝婧编辑|潘莉 责编丨魏孔明横跨约4000公里,穿越大半个中国,今年“五一”,刘女士一家4口把目的地选在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对她来说,这里不仅是县域旅游的新晋网红小城,更是阔别近30年的家乡。
这个冰雪季在中国最北省会哈尔滨持续爆火的文旅活动每日都在“上新”甚至请来了鄂伦春人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巡游作为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鄂伦春族曾生活在大小兴安岭密林深处他们穿狍皮袄、住撮罗子,与猎狗和马为伴过着沐风浴雪、四处迁徙的游猎生活他们能骑善射,骁勇善战被称为“兴安猎神”从游猎
06:47伴随哈尔滨文旅的爆火,鄂伦春族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出圈。他们放声唱着歌,试图在汹涌的流量中抓住机遇,对抗遗忘。澎湃新闻记者 黄之涵 陈灿杰(06:47)像是两只憨态可掬的黑熊,头戴狍角帽的两人正步半蹲、晃着身躯。
来源:【生活帮】1月4日,黑龙江哈尔滨,为了接待南方远道而来的游客,哈尔滨文旅部门邀请当地鄂伦春族百姓,穿着民族服饰巡游中央大街。本地人:第一次见,沾“南方小土豆”的光了。本文来自【生活帮】,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鄂伦春狍角帽走红 网友催上环保版当地回应:鄂伦春族人已不再猎捕狍子 传统狍角帽作为野生动物制品不允许出售近日,在哈尔滨,一位鄂伦春小伙送出珍贵的狍角帽一事引发不少关注。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喜欢!想要!”还有网友喊话义乌小商品城安排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