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内座无虚席,观众们被“英雄花开英雄城”广州红色故事展演深深吸引。本次展演活动将历史长河中的真实故事搬上舞台,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14位宣讲员用独特的视角与感人的语言,展现英勇无畏、奋勇拼搏的英雄形象。
只用六天时间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这部作品共有八个乐章: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第六乐章《黄河怨》,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背景,以反抗外来侵略为诉求,以中华儿女的不屈精神为指向,以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为理想——这,就是诗人光未然、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3月在延安简陋的窑洞里共同完成的——《黄河大合唱》。《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本期致敬。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躺在病床上的光未然,回想从武汉出发这一路在前线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在壶口渡过黄河的经历:黄河的咆哮,船夫与黄河的英勇搏斗,以及黄河两岸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这些都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使他深深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艰苦,以及我们这个民族不屈的生命力,于是,他一气呵成创作了一部带有诗剧风格的长篇组诗《黄河》。
这就是《黄河大合唱》1939年,由我校杰出校友、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的民族交响史诗《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中华民族象征,从延安窑洞传遍全国,激励了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奋起抗争、保卫祖国。
作者:刘妮(延安革命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85年前,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次唱响。从此,这部旷世经典以其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华大地、世界各地被广泛传唱。这部作品缘何能诞生于延安?又为何能够成为时代战歌而经久不衰?
10月5日晚19:30,交响音乐会《黄河大合唱》将作为“艺享云端 礼赞国庆—精品剧目云上展播周”展播剧目在文旅中国云演播平台进行线上展播,带领观众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感受奔流不息的黄河精神,体验经典交响合唱独一无二的魅力。
人民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尹星云)5月1日晚,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特别音乐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上演。著名指挥家、国家一级指挥郑健将执棒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中国广播合唱团,共同带来钢琴协奏曲《黄河》和《黄河大合唱》这两部唱诵黄河精神的重磅作品。
1939年除夕之夜,冼星海应邀出席抗敌演剧三队的内部联欢晚会,光未然现场朗诵了新作长诗《黄河》,“掌声刚落,星海同志霍地站起来,把歌词抓在手里说,我有把握写好它。接着是更热烈的掌声,杂以欢呼,祝贺这诗与音乐的心灵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