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广袤大地上神奇的书写 从卫星俯瞰江苏盐城 亚洲最大的海岸湿地呈扇形匍匐伸展 潮汐和大陆碰撞出的这片滩涂至今仍在生长 长江、黄河都曾在此流向大海 两条河流裹挟泥沙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流入黄海 成就出奇伟瑰丽的沙洲 行走盐城海滨 脚下土地可能就有从唐古拉山漂移来的沙粒 这是大海、
每年从3月份起,候鸟开始陆续飞抵哈尔滨。而今年候鸟出现的时间不仅比往年提前了十余天,而且从数量上也有一定增长。目前,绿头鸭、针尾鸭、赤颈鸭、琵嘴鸭、花脸鸭等不同种类的候鸟已经在群力外滩湿地公园、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等处被观测到。哈尔滨在守护候鸟迁飞通道方面已初见成效。
新华社上海7月27日电(记者董雪、陈冬书、张博群、袁敏)继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上海崇明东滩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来源:【绿色江苏】今年是我国设立“爱鸟周”活动43周年。4月27日,在省林业局指导下,省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以“护佑候鸟家园,共绘生态画卷”为主题的第三届自然笔记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和引导式认知,开启生态研学深度体验,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爱鸟护鸟和关爱湿地的意识。
在2022年11月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致辞强调:“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航拍山东东营黄河口。本报记者 徐谭摄/光明图片山东东营黄河口的黑嘴鸥雏鸟。本报记者 徐谭摄/光明图片在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救助康复后环志放归自然的凤头蜂鹰。本报记者 徐谭摄/光明图片山东东营黄河口的震旦鸦雀。
中新网南昌12月22日电 题:鄱阳湖护鸟记:守护湿地候鸟 共建生态家园作者 巫发阳 丁丽珊 周琼湿地滋润赣鄱,候鸟连通世界。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重要栖息地和中转站,每年为全球数十万只水鸟、75%以上的东方白鹳和98%的白鹤提供了越冬栖息地。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7日讯(通讯员 熊昌勇 郭学远)当前,正值候鸟迁飞高峰。连日来,道县“一长四员”高频巡护“千年鸟道”,全力护好迁徙通道,确保候鸟迁飞安全。道县位于候鸟迁徙重要通道,且境内森林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理想栖息地。
光明日报记者 徐谭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上海崇明东滩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人民网南昌3月3日电(记者时雨)随着天气回暖,在江西的候鸟陆续启程北迁。3月3日,记者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为保障候鸟北迁安全,保护区通过巡护排查、伤鸟救治、智慧监测等一系列举措,为候鸟提供优质的栖息环境和安全的迁飞通道。
记者从近期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全球迁飞区水鸟栖息地保护论坛上了解到,由于土地利用转变为农业或水产养殖,加之城市化、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干扰以及非法狩猎、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全球候鸟的栖息地面积正不断丧失,质量在不断下降。
6月13日,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自然笔记培训,保护候鸟迁飞通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指导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红树林基金会、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在示范保护区举办主题为“保护全国候鸟迁飞通道”的“2023爱鸟周自然笔记”活动。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每年进入秋冬季节,数以百万计的候鸟就开始了它们漫长而壮观的迁徙之旅。鸟儿们成群结队,飞越森林、河流和海洋,飞向越冬地。在迁徙的过程中,候鸟们不仅要经历恶劣天气的考验,面临食物短缺、捕食者威胁等各种生存挑战,还会受到不断扩张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候鸟迁徙是自然界中一种独特的现象,候鸟在迁徙过程中会经过多种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草原等,这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极为丰富。保护候鸟迁徙通道,就是保护这些生态系统和其中的生物多样性,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退化。
为全面加强我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和修复工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编制了《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将90%的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纳入有效保护范围,形成较为完善的全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80%以上的候鸟种类得到有效监测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