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所建立在敌人一线的抗日大学,是如何在敌人的炮火下发展起来的?抗大的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它的前身是1931年在中央苏区建立的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中国红军学校扩建为红军大学,成为了为红军培养军官干部的专属学校。
另一方面,在推广和吸收抗大总校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胶东革命环境与形势,因地施策,形成了以战场为课堂、边战斗边学习、学战结合、灵活授课等特色办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为部队和地方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指战员和管理干部,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作出巨大贡献,成为我党火线办学的楷模。
——忆父母亲寿松涛、边之先。寿松涛,浙江省诸暨人,1917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参加“一师风潮”。边之先,原名边芝仙,浙江省诸暨县同山乡边村人,1926年3月与寿松涛结婚,在县城袜厂做工,受到革命启蒙教育,协助寿松涛做些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