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数据与非个人数据是数据的基本分类。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经过较长时期消费互联网的推动,个人数据已经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要素。目前,我国不断织密个人信息权益保护规则网,筑牢保障数据安全的防火墙,质效明显。
文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沈括在数字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个人信息的跨境流动已然成为常态。如何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的同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保障数据流动的有序性和安全性成为加强个人信息跨境流动监管的重要命题。
要协调个人数据资源上个人保护和社会利用之间的矛盾,实现个人数据上的利益协同,应构建新的个人数据社会利用中的个人利益保护理论,并在调整范式上,从权利保护模式转变为以规范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为中心的行为规范模式,即数据治理范式。高富平、尹腊梅:数据上个人信息权益 :从保护到治理的范式转变。
10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征求意见。《草案》共八章七十条,明确了法律适用范围,聚焦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突出问题,确立以“告知—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落实国家机关保护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15日电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强化个人数据流通保障。完善个人数据权益保障机制。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在大数据上,到处是我们普通人的痕迹,我们提供了数据源,比如个人简历、消费记录、病历资料等。这些数据有着广泛的用途,我们理当去享用这些数据带来的好处,例如导航、购物、优化服务等。但它们目前的交易情况如何?与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