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储希豪)6月7日,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陈部主任贺一鸣走进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飞上蓝天的恐龙》科普讲座,探索远古奥秘。在遥远的中生代,生活着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恐龙是如何生活的?到白垩纪末,恐龙又为什么灭绝了?
我们如何知道在亿万年前曾经存在过恐龙这种不太了解的动物呢?答案是化石。8月23日,第116期珠江科学大讲堂在正佳大剧院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广东科学中心、羊城晚报社与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联合承办。
电子课本课本朗读(全册课文朗读请到音频栏)知识点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本次讲座由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广东科学中心、羊城晚报社与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联合承办。云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名为《恐龙化石大发现》的科普讲座,详细讲述恐龙化石的发现之旅。
近日,《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与周忠和完成的关于恐龙到鸟类演化过程中形态多样性和演化速率的深时变化问题。恐龙到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中最为“震撼”的事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恐龙长得高?是什么原因令恐龙走向灭绝?一提到恐龙的主题,青少年们顿生好奇心。10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在浙江省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报告厅第八期“院士开讲啦”讲座中,带给青少年们精彩一课。
人教版语文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作者、中科院研究员徐星带来开学第一课,揭秘恐龙如何演变成鸟类。这篇课文展现了恐龙家族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怎么样从地面上一步步演化出各种各样像鸟的特征,演化出飞行的器官和飞行能力,最终飞向蓝天,变成了五色斑斓的鸟类。
现代快报讯(记者 储希豪 文/摄)你能想到吗?恐龙和鸟类存在很近的亲缘关系。3月4日,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穿越亿万年时空 探索远古奥秘”科普活动暨《地球的生命故事——中国古生物学家的发现之旅(第一辑)》新书分享会在南京举行,古生物学家带你揭秘飞上蓝天的恐龙。
翻开部编版《语文》四年级课本,一篇《飞向蓝天的恐龙》向孩子们揭示了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发现。这篇课文的作者徐星是中国科学院唯一的“恐龙院士”,他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并命名恐龙最多的科学家。恐龙到底有多大?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云南有三名科学家入选。其中,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演化研究院教授、古生物研究院学术院长徐星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他是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对恐龙演化和鸟类起源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在“恐龙来了——䘵丰龙全国巡展”走进深圳之际,为深圳市民带来了一场以“寻找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主题的专题讲座,通过揭秘远古时代恐龙的趣味知识,带领现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打开探索恐龙的神秘大门,在互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