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3 了解行为,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我们对自己和孩子的行为了解得越多,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就会越有效。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因为感觉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失望行为有更多的了解。
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常常追逐“优质”二字,在优质的教育里,我个人认为父母学会审视自己非常重要。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审视自己,不要总是将孩子的过错归咎在他们自己的身上,即便是孩子真的有过错,家长首要面对的方式也不是追究责任,而是想办法帮助孩子找到到过错缘由,让孩子从亲
情绪失控的父母,培养的是不安的孩子我们是否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晚上9点半,家里客厅里灯火通明。妈妈一边不耐烦的看着墙上的表,一边催促正在发呆的儿子:“作业怎么还没写完?不是已经讲过一遍了吗!”8岁的轩轩低头不语,手里的笔在作业本上慢慢划着圈。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9日电(记者 李华锡)《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那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什么?有哪些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