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华民族在形成的过程中,有交流,有融合,大家都是中华儿女,这一点在春秋时就已经开始了,在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有较为统一的信仰的,但却不是某一个思想和宗教能够概括的,但又包括了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的多种思想观念,这便是中国人的信仰。
曾有外国友人来到中国,看到中国老百姓见庙就拜,百思不得其解,想知道中国老百姓到底信奉什么神,宗教信仰是什么,不像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宗教信仰看起来也比较简单,不外于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等,而中国人信奉的神则是五花八门,甚至有的人在拜神前,连是什么神都不知道,也就是看到庙就进去拜一下,至于拜得是谁不重要了,心诚则灵,生怕得罪了神,民间的庙宇大多不断香火。
这还要从基督教的分化说起:公元330年,罗马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把首都改称为君士坦丁堡,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向东部地区发生了转移,也使得帝国东西部地区的基督教,逐渐产生了隔阂,这就为后来的基督教教会的大分裂,埋下了伏笔。
信仰是一个人一生的信条,有信仰的人自有敬畏,基督徒敬畏上帝,穆斯林敬畏真主。相对而言老外的信仰都比较单纯而持久,无外乎几大宗教,从出生就被宗教氛围笼罩,基本都是终生信教了,出生、结婚、死亡都离不开教堂和神父牧师。
曾经有个海归朋友,信了基督教,还经常去东南亚各国游历,回来就和我吹牛逼,说国外有各种各样的好,西方人信仰基督教,东南亚信仰佛教,大家都很虔诚,平安喜乐,我们中国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归根结底就是一句——中国人没有信仰。
世界上多数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比如西方人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东南亚国家多信仰佛教等等。而中国人却长达数千年没有形成普遍和稳定的信仰。中国的宗教我们习惯称“儒、释、道”三教。严格讲,儒学不是宗教,道学勉勉强强,只有泊来品释学也就是佛学名副其实。
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失利,西方殖民者凭借武力开始在中国大行其道,武力战争也必然伴随文化战争,当时的年轻人只看到中西方在经济上的差距,就在国内爆发了新文化运动,激进的公知一度企图“全盘西化”,最后是大面上我们引进了科学,要知道科学只代表西方文化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则是以宗教信仰为主,西方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基督教。
宗教信仰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文化特征,是人类精神的阶段性体现,是人类理解世界和生命的一种方式。中国最早有文字资料记载的宗教信仰活动是殷商时期的占卜,据甲骨文记载,殷商时期王室每逢有大事发生,都会让巫师占卜祈求天神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