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年后的早春,当我遥祭云南烈士陵园,似乎看见满山木棉绽放如血,仿佛听见苍松翠柏呼啸如泣。忽然间,风中传来当年的集结号声。这片沉睡的土地下,立马响起无数年轻生命的回应,他们操着浓重的乡音,一一报名,回答着祖国的问候。他们的血脉早已融入南疆的红土地,化作春来漫山遍野的英雄花。
1979年3月1日上午9时30分,随着一声下令,我军的三百多门大炮开始对越南谅山实施炮击,整个过程持续了三十分钟,近万发炮弹将谅山市内的工事、建筑炸得面目全非,承担此次炮击任务的就是66式152mm加榴炮。
说起对越自卫反击战,就不得不提及代乃阻击战。此战是对越反击战中最关键的一战,也是师傅和徒弟的第一次较量。然而代乃地区丛林茂密,地形险要,而负责进攻的更是越军王牌316A师。此战我军是如何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成功阻击316A师前进的步伐?此战的胜利对越战作战的全局有什么影响?
老山,那片永不褪色的战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场战斗,虽已远去,却如刀刻斧凿般深深刻在国人心中,那便是老山战役。上世纪八十年代,南疆边境局势紧张。越南在边境不断挑衅,埋设地雷、开枪开炮,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保卫祖国边疆,稳定东南亚局势,打破苏联和越南的战略包围,推动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给即将推行的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进行了为期28天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
1978年夏天,越党四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南攻北防的军事战略总方针,决心尽快“夺取西南边境政治和军事上的胜利”,因此将军队主力集中部署于西南方向的越柬边境,并于1978年12月25日发动了全面入侵柬埔寨的战争,由此导致北部中越边境地区兵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