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坛是做什么的?有什么含义?在9月23日下午的名人大讲堂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王仁湘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神坛好比现代的文创作品,是古蜀人通过创意来表达神话的本意。
2022年,三星堆8号坑出土了一件造型复杂程度前所未见的青铜神坛,也是三星堆迄今为止最大的青铜神坛。整体呈多级塔台状,高约90厘米,底部约40厘米见方,上有13个小型青铜人像,生动刻画了一个宏大的祭祀场景。
今起,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近600件三星堆文物首次亮相。首次亮相的青铜神坛,或是第一次完整展示当时的祭祀场景。神坛大致分成3层:青铜神坛底座、青铜神兽和青铜顶坛人像。青铜神坛的挖掘和组装过程历经30余年,研究人员从4个祭祀坑中攒齐“零件”,进行组装后才呈现出如今的样子。
今日,升级改造的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正式亮相。一走进青铜馆,映入眼帘的便是镶嵌在地上的裸眼3D大屏。地屏播放了世界和中国的青铜文明发展历史,以及三星堆在世界、在中国青铜文明中的地位。再往里走,穿过一排9件薄片状的青铜兽面,是一排青铜尊、罍与一排青铜跪坐人像相对而望。
9月23日,著名考古学者、文化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王仁湘以《三星堆人的信仰世界》为题,带来名人大讲堂“古蜀文明季”的第三场讲座。讲座中,王仁湘教授谈到了他对于青铜神坛中位于“C位”的青铜像的理解。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视频剪辑 陈雨萱7月26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新馆展出的1500余件文物中,包括了近两年集中出土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区3号至8号坑文物。川观新闻记者在新馆内看到,当年发掘时曾经引起巨大轰动的多件文物通过研究性复原,成功“合体”为青铜神坛。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摄影报道 视频制作 陈光旭今年4月,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所所长、执行领队冉宏林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信息,吊足了网友胃口。他说:“我现在比较担忧,8号坑神坛出来之后普通公众会质疑我们造假。实在难以想象古人为啥能设计出来这么现实的东西。
据了解,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历经16个月建设,按世界一流博物馆标准倾力打造,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建成的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占地面积91亩,分为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是原展馆的5倍。
今天(7月27日)起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不少“堆圈”明星首次亮相△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外景今天一起来打卡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看看新家和住户都长什么样先睹为快!三星堆新晋“顶流”首露真容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面积5.44万平方米展陈面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