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扎针有疼痛感是很正常的生理反射,倘若一点儿不痛可能是在麻木的状态下(也就是经络完全不通的一种非正常表现)。然而,针刺操作手法熟练可以减轻疼痛,把恐惧扎针的病人变成不惧怕了,也就是把针刺变成微痛,甚至可以一点儿也不疼痛,仅仅是一种触压感。怎样才能做到呢?
最有趣的是两个美国学者的研究,他们用超声成像观察到针灸在身体内把筋膜的结缔组织拧成麻花状。并且,这两位美国学者进一步研究了“金针”与“银针”的区别,因为中国古代医者曾表示金针比银针效果更好,那为什么金针会比银针效果更好呢?
近来一个读者针对我的帖子与我谈论针灸的作用机制和经络的实质。他在我面前表面硬装作挺明白的样子,实际他连感觉的基本知识都非常缺乏。其实,包括针灸界医生们对针灸产生所谓得气、循经感传的本质以及气功界专家和气功爱好者们对练气功过程中出现的所谓气感的本质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笔者注解:先刺深层补,卧倒针,大多数时候都不会有针感上行,这就需要我们变一下,将针卧倒之后行捻转之法,捻转之法讲究一个慢字,轻转慢捻,如果针感还不上行可配合左右摇摆类似“青龙摆尾”如果操作得当,针感大多数都会按照想要的方向走,这个手法可配合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进行操作,治疗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气感强弱是因人而异的,每一个人的经络敏感情况,末梢神经感觉情况是不同的。相反,有的人虽然气感不甚明显,可是吃的好,睡的香,头痛减轻或消失,血压下降至平稳,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我们总不能说他的气感弱,练的不好吧?
“得气”是非常重要的经络概念。针灸必须得气才能有疗效。中医经络学说特别强调针刺一定要“得气”,针灸必须得气才能产生良好的疗效。“得气”就是针刺入身体后,要在刺激部位产生“酸胀痛”的深部刺激感觉。简而言之,得气就是酸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