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郭医生。如果说你有反复上火而困扰,经常性的口舌生疮、喉咙疼痛、便秘等等。但用了不少泻火的法子,却起不到明显的缓解。这在中医上认为,是因为反复上火的根源问题其实在于体内寒湿太重。那为什么寒湿重反而会上火呢?因为身体寒湿重,我们的肾阳、肾气也会变得亏虚。
我们的脾喜欢干燥的环境,对湿润寒冷的环境非常排斥,所以如果我们体内寒湿增加,就会影响到脾胃的正常运行,导致脾虚,影响气血的生成,所以今天刘医生就来和大家分享三个中成药,逼出体内寒湿,保护好我们的脾胃,让你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
为什么一到冬季,大部分人都会有感冒、流涕、身体疼痛各种病症呢?而且每每痊愈不久,病症往往又“卷土重来”。在中医看来,这可能是体内的寒气太重了,如果不除病根,怎么补益,都可以说是“白费功夫”。下面,郭医生就给大家分享4个中成药,除了助阳,提高免疫,还多兼顾到了散寒抗寒。
这个药不仅能补阳散寒、脾肾同补,而且还能暖腰、暖肾、暖全身,调理多种常见问题。冬天阳气内收,大多数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容易疲惫、乏力,精神萎靡,腹胀,又或是腰膝酸冷,夜尿多,感觉尿不净,耳鸣,这些都是脾、肾阳虚的症状。
肝寒多痛,肾寒多尿,心寒多斑,肺寒多咳,脾胃虚寒多痰饮,五脏有寒,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万病由寒起,天气越来越冷,我们的身体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导致我们身体的阳气虚弱,不能温暖我们的身体,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注意养护我们身体的阳气,驱散我们身体的寒邪了,今天刘医生就分享给你5个中成药,温阳散寒。
我们的门诊患者很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发热等现象,其实这是尿路感染造成的,主要是肾虚导致。中医来讲,人体的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焦都有关系,但是肾主水的功能是调节水液代谢的中心环节,如果肾之阳气虚弱,气化作用失常,则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遗尿、尿失禁等症状。
寒属阴,最容易伤到阳气,而三伏天是我们补阳散寒的最好时机,所以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时间来补阳散寒,调理身体,而中医上有句话叫肝寒伤筋,肾寒伤精,心寒伤血,接下来我就详细给大家讲一下其中的症状,如果说你出现了下面这些情况呢,建议及时调理!
在中医里,我们认为“寒”和“湿”是引起许多疾病的根源,通常体内阳气不足的时候,身体会更加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现在天气渐冷,马上就要进入冬天,对于寒气重的人来说,此时身体内阳气减弱,抵抗力也会随之降低,而且通常中老年会成为这其中的“主力军”,所以说年纪越大,越要明白温阳散寒的重要性。
张仲景是创造六经辨证开方的那个人,他说人体最先得的是风寒病,侵犯的是最表层的太阳经。这个桂枝汤主要对付的就是头痛脑热儿,还有怕冷得恨不得在火堆旁边待着,鼻子还堵啊、鼻涕像水龙头似的流,皮肤流汗直流,这些太阳中风表虚的症状。
大家好,我是中医孙勤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天气一冷,那些本来就手脚冰凉、易拉肚子、风湿关节痛、房事不利、高血压、心脏病等的朋友病情更严重了。不仅如此,一部分人还会感觉肚子里经常一股火,易怒,很容易焦虑,还时常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整个人蔫蔫的。
现代人大部分都有这样的毛病:总感觉自己的肚子胀胀的不知道饿,食欲不佳看到什么都不想吃,但是真的不吃吧,胃里又难受,不是那种剧烈的疼,而是那种隐隐地连绵不休的疼痛,但是稍微多吃一些,又感觉肚子撑胀难受不消化,睡觉还喜欢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