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体内的湿气重不是很重视,不知道湿气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危害有多大。中医常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因为湿性黏浊。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
如果你有腰膝酸痛啊、冷痛啊、四肢不温啊、腹痛腹泻啊等情况,就说明你肾中有寒湿了!这就要从肾脏的功能说起了,中医上讲:“肾为水脏”,也就是说肾脏就像一池泉水,那寒邪侵入肾脏之后,就很容易把水给“冻”上,你想啊,一到冬天,池子里的水冻上之后,是不是就不容易化开了?
网友提问:刘老师,我一直是艾灸的忠实粉丝,也是你们家的老顾客,艾灸治好了肠胃问题,但是现在感觉体内寒湿比较大,有点畏寒怕冷,用艾灸调理了一个月左右,灸了一段时间肚脐,有效果,但是感觉效果不是很明显,能指导下体寒、湿气重的穴位吗?
身体里寒湿重的人在冬天呢,是非常难熬的,因为冬天的时候,外部的寒湿气是非常重了,这时候在加上体内的寒湿,内寒和外寒一结合,身体的压力就会更大,还会消耗体内的阳气,今天刘医生给大家分享一个只有两味药的小方子,在夏天把身体里的寒湿都排光,轻松度过一整年。
天气转寒之后,气血循环缓慢,那么原本可以代谢出去的湿气就更多的囤积在体内,加上很多人到冬季热衷于进补吃一些大鱼大肉,更加加重了脾胃的负担,从而生更多的湿气,外寒冷和内湿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寒湿,冬天就更难熬了,所以脾胃不好,寒湿重的朋友,我推荐大家喝“三碗汤”,来祛湿散寒、健脾和中,养好根基暖一冬!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证,是指长时间的睡眠不足或睡眠不熟。轻者难以入寐,或睡中易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不眠。本病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心悸、健忘、眩晕等症状同时出现。失眠历来为难治之症。只所以成为难治之症,主要未遵《内经》之旨。
现在人大部人都属于脾胃虚寒,可能生活中不注意饮食,吃些生冷寒凉的食物,然后伤到了脾胃阳气,导致脾胃受损,所以逐渐开始出现一些小腹发凉,脾胃消化吸收差,吃点东西就胀肚子,或者嗳气,并且大便时不时的还会稀溏不成形,甚至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没有消化的食物,另外脾胃受损后,无法运化水湿,所以还会夹杂着出现一些湿气重的症状,比如刚才提到的大便稀溏,以及四肢困重乏力,头面爱出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