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灰蒙,时有落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航行在一望无际的波涛之上。白天,从驾驶台左右两侧的玻璃望出去,远处海平面升起又落下;甲板上的积水一来一回规律晃动,显示船体摇晃角度的倾斜仪指针左右摇摆。夜里,涌浪翻腾,驾驶员双腿半蹲降低重心,紧握把手操纵仪器。
来源:【人民网】7月5日,中国第十四次北冰洋考察队“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山东青岛奥帆中心码头起航出征。作为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于2019年首次参与中国极地考察,并在今年4月顺利完成我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任务。“雪龙2”号总长122.
新华社“雪龙2”号11月13日电(记者黄韬铭)12日夜里11点,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船舱逐渐安静下来。受副热带高压外围涌浪传递影响,这两天船晃得厉害。为防晕船,队员们纷纷减少活动,早早上床休息。
新华社“雪龙2”号3月18日电(记者黄韬铭)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18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利特尔顿港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活动当天,两国南极领域科研人员在“雪龙2”号上围绕极地海洋生物、化学、地质等内容举行了学术研讨会。
今年是我国极地考察40周年。中国极地考察的硬实力如何?7月3日至4日上午,“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和“极地”号破冰调查船双双亮相山东青岛奥帆中心码头,举行为期一天半的公众开放日活动。青岛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各类船舶往来码头司空见惯。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雪龙2”号12月30日电(记者黄韬铭)北京时间12月29日,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完成秦岭站物资卸运和人员登陆工作,并在接上22名韩国考察队员后,驶向新西兰利特尔顿港。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7月3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靠泊青岛奥帆中心码头。 2024年7月3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和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极地”号破冰调查船在青岛奥帆中心码头向公众开放参观,为公众提供近距离感受中国极地科考大国重器的难得机会。
中国自主研发的"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是中国极地科考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大国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作为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极地装备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式发展。·【核心技术突破】:→1.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7月3日,“雪龙2”号、“极地”号停靠在青岛奥帆中心码头,举行为期一天半的公众开放日。这为广大市民、极地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中国极地科考大国重器的难得机会,当天众多市民游客纷纷前来参观。
7月3日,“雪龙2”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和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极地”号破冰调查船一起亮相山东青岛奥帆中心码头,向公众开放。“极地”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于6月24日在广州正式命名交付后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参观。据悉,“极地”船船长89.95米、型宽17.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在11月1日从广州正式出征奔赴南极考察队分别搭乘“雪龙”号和“雪龙2”号科考船11月6日“雪龙2”号穿越赤道戳视频↓↓↓看“雪龙2”号科考船如何破冰前行综合CCTV纪录(来源:央视新闻)
40年前,“向阳红10号”启航,中国在南极外围群岛建起了第一座南极科考站“长城站”。5年前,“雪龙2”号入列,而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也在今年年初正式开站。“雪龙2”号准备开船,让我们共同回顾中国极地考察40年的光辉历程。
执行我国第41次南极考察的“雪龙”和“雪龙2”号科考船,目前已经抵达南极大陆冰盖。“雪龙2”号正在执行破冰任务,带领“雪龙”号一起前往中国南极中山站的指定卸货地点。走近“雪龙2”号,全方位感受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的独特之处。
北京时间11月6日上午8:30,“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驾驶台上的导航系统显示,纬度变成了0,标志着已经从北半球跨过赤道,来到了南半球。 这里的户外温度在30℃左右,为了应对赤道的高温天气,保障科考船顺利航行,科考船的轮机部门提前做好了准备。
日前,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内陆队的25名队员从南极中山站正式出征。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由“雪龙”号、“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和“永盛”号货轮三艘船保障。《联播一瞬》带你看大国重器“雪龙2”号如何破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