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幅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唐卡,充满了浓厚的神秘色彩和民族风景;层层迭加色彩、立体造型的堆绣,展示着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自然与手工相辅相成的柳编工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武威展馆以其独特的非遗展示吸引了众多目光。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甘肃武威1月14日电 (记者 闫姣)年仅19岁的甘肃武威市攻鼓子表演者吴承阳,身着黑色武士装,头戴黑幞帽,在雪花纷飞的空地上,他的双臂有节奏地摆动,灵活地跳跃、转身,动作刚劲有力,显得气势十足。
1月2日,冬日的阳光穿透玻璃窗,撒落在书桌上。此时,81岁的凉州脸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发仁正挥毫泼墨,寥寥几笔,一幅钟馗醉酒的人物画便跃然纸上。“我画的人物,不拘泥于形态。钟馗或坐或站或卧,主要表现的是他的浩然正气。例如,醉酒的要点不在于酒,而在于‘醉’的状态。
中国甘肃网3月25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振国)近日,武威职业学院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贤孝讲座及表演会。凉州贤孝贾旭峰团队应邀讲授及表演,学校师生二百余人参加活动。贾旭峰是活跃在非遗舞台上的一名后起之秀,多次参加全国、全省的非遗演出活动。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充分调动传承人履职传承的积极性,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组织各县区文体广电旅游局,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度传承工作开展情况、授徒传艺成果、传承人义务履行情况及2024年传承计划等方面进行了考核评估。
走进古浪六中第三代古浪剪纸非遗传承人葸国平的剪纸工作室,只见满室或挂着或摆放着人物肖像、花鸟鱼虫、文学诗篇、纹样符号等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剪纸课上,一把剪刀,一张纸,不一会,一张极具神韵的剪纸作品便在葸国平的剪刀下展现出来。
中国甘肃网7月11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振国)7月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公布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并开展大国工匠培育工作的通知》发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天祝唐卡”传承人、武威市天祝县民族中学唐卡教师马才成入选。
近日,记者走进武威市古浪六中看到,第三代古浪剪纸传承人葸国平老师的剪纸工作室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这些作品包括人物肖像、花鸟鱼虫、纹样符号等,令人赏心悦目。在剪纸课上,葸国平老师仅凭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就能迅速创作出栩栩如生、形象生动的剪纸作品。
在她的巧手下,一张张普通的纸张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灵动地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更令人惊叹的是,她将这些剪纸艺术巧妙地融入汉服之中,让非遗剪纸有了新“玩法”。12月3日,记者走进武威市凉州区文化馆,近距离采访了凉州剪纸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霞。当日,郑霞正低头专注地创作着。
临近春节,今年的武威“不一般”。除了在买年货、挂彩灯、赶大集这样的常规“项目”里感受到春节氛围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搬”上了舞台,让市民游客在非遗展示中,感受“年味儿”。一绳穿古今,一结扣人心。一根红绳在凉州结绳非遗传承人王莉莉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