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京剧《杜鹃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地讲述了1928年在秋收起义的巨大浪潮影响下,湘赣边界一支农民自卫军如何揭竿而起,历经三起三落的艰难曲折,濒于覆灭的边缘,最终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取得胜利,并改编为工农革命军,满怀豪情地开赴井冈山与红军主力会师的壮丽故事。
京剧《杜鹃山》诞生于1960年代,在此之前,《杜鹃山》已经排演出了话剧和评剧。1963年,上海歌剧院的王树元根据文艺杂志上的一篇小说《乌豆》创排了话剧《杜鹃山》,由上海青年艺术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当时的女主角名字叫贺湘,男主角叫乌豆。
样板戏由于产生于特定的年代,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全体演员谢幕 侯宪权/摄7月18日晚,北京交响乐团携手指挥家袁鹏,以及来自北京京剧院的窦晓璇、孟宪腾、沈文莉、邵沐晗4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并特邀现代京剧《杜鹃山》的首排乐队指挥胡炳旭、琴师燕守平,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共同上演中西合璧的音乐会版交响京剧《杜鹃山》。
中新网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 应妮)北京交响乐团携手多位艺术家日前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共同上演中西合璧的音乐会版交响京剧《杜鹃山》。此次演出,北京交响乐团在音乐呈现上进行升级处理,舞台布置上以杜鹃花为主增加视觉冲击力。
《杜鹃山》是现代京剧的代表剧目之一,近日,北京交响乐团携手指挥家袁鹏,来自北京京剧院的窦晓璇、孟宪腾、沈文莉、邵沐晗4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中西合璧的音乐会版交响京剧《杜鹃山》。现代京剧《杜鹃山》的首排乐队指挥胡炳旭、琴师燕守平也前来助阵,京剧锣鼓和浑厚交响震撼人心。
12月24日,上海京剧院《杜鹃山》将亮相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这是继2018年《智取威虎山》演出后,上海京剧院第二次携红色现代京剧登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舞台。现代京剧《杜鹃山》由北京京剧院于1964年创排首演。
曾经的八个样板戏中,有7个有姓无名的老太太(其中一个姓名全无),请看:王梦云的“李母”(《智取威虎山》)、也在《磐石湾》中饰演“曾阿婆”;高玉倩的“李奶奶”(《红灯记》)、还在《平原作战》中饰演“张大娘”;万一英的“沙奶奶”(《沙家浜》);栗敏的“崔大娘”(《奇袭白虎团》);刘桂
“披星戴月下太行……”“家住安源萍水头……”“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时至今日,这些经典的唱段,依然不时响彻在我们的耳边。赵勇刚、柯湘、英嫂等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也不时闪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记者今日从西安三意社获悉,知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夕岚于7月17日离世,享年89岁。有着博采众长、不断探索的艺术精神,李夕岚被称为三意社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号坤伶”,她在人生几十年的艺坛耕耘中,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三意社,奉献给了秦腔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