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之畔,项羽面对四面楚歌的汉军,想起了当初从江东意气风发地起兵,到如今被围的窘境,自知无力回天的他选择了自尽。很多人看到项羽的结局,都会用悲壮来形容。关于项羽的失败,很多人都会归咎于他的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这两点确实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不善用人,注定了项羽势必败于刘邦。
很多人奇怪,刘邦对阵项羽屡战屡败,但是最后刘邦获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而项羽也被迫在乌江自刎身亡,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人看不懂,历来的文人墨客也理解不了,于是乎一大堆同情项羽,歌颂项羽与虞姬爱情的辞赋流传于世。
对于楚汉争霸这段历史,我相信各位亲们都非常熟悉,哪怕不是历史爱好者,也通过很多电视剧、电影了解过这段历史。但是,通过电视剧、电影来了解历史,我们很容易陷入导演和编剧自我视角。什么叫导演和编剧的自我视角呢?
对于四年楚汉战争的结果,项羽最后败于“垓下之战”。相信许多人会为项羽惋惜的。因为,虽然韩信为刘邦打下了许多地盘,但在正面战争,项羽都是吊打刘邦的。但只一次“垓下决战”,就定了乾坤。项羽由“西楚霸王”,变成了“自刎乌江”;刘邦由一个“小混混”变成了坐上帝位。
秦朝末年,群雄四起。在推翻暴秦之后,两支义军逐鹿中原,由此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帷幕。当时,楚强汉弱,但最终以刘邦为代表的汉军打败了强大于己数倍力量的项羽集团,取得了政权,建立了大汉王朝。命运总是如此地捉弄于人,历史已不可改写。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历史中,虽然大部分都是打打杀杀,但是仍然有让人肝肠寸断的爱情故事,比如说霸王别姬的故事,比如说吕布为貂蝉杀董卓的故事,这些故事如今也被改编成很多的影视作品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韩信作为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军事家,在战争、谋略方面,都是鲜有人能够匹敌的,如果用一句话形容韩信的一生,"战必胜,攻必取"就再合适不过了,正是因为有韩信的帮助,刘邦才得以拿下中原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在灭掉齐国之后,韩信一度与刘邦和项羽平起平坐,俨然形成一副三足鼎立的局面,当时项羽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