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报新闻】考古人员下水一瞬。(图片来源: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海报新闻记者 贺辉 威海报道他们既是潜水员,又是考古研究者,是海底拾遗人,用青春和智慧提取封存在海底的民族记忆,还原历史本来的样貌。复杂严苛的工作环境,要求他们兼具科学家的头脑和运动员的身体。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如果被沉入了三十多米深的海底,人类能够存活多长时间?按照常理来说普通人被完全沉入水中后恐怕要不了几分钟就因为窒息而亡了,更不要说是在高压环境下的冰冷海底了。
“我是梅沙的原居民,从小就学会了潜水,海洋就像朋友一样陪伴我长大。”在深圳梅沙海域,有位80后深圳志愿者“鲨哥”,带着他的“水下小分队”在海底种珊瑚。提到“鲨哥”,深圳的志愿者们并不陌生,黝黑的皮肤、粗犷的嗓音,在保护海洋生态的各种活动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巴瑶族的族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马来西亚附近的海域,几乎从不上岸,有的人甚至一生都在大海上度过,他们利用木桩在海面上搭建房屋,平时就靠着海里的食物生存,而这种生活方式也造就了巴瑶族人一项神奇的本领——在海底奔跑。
1963年,在波多黎各东面的海里,美国海军在进行潜艇作战演习时发现了一个“怪物”,它既不是鱼,也不是兽,而是一条带螺旋桨的“船”,在水深300米的海底游动,时速达280千米,其速度之快是人类现代科技所望尘莫及的。 1968年,美国迈阿密城的水下摄影师穆尼在海底看到一个奇异的
我国自营勘探开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以来,一批批海油人将执着与梦想融入气田建设,探秘千尺深渊。前些天,总台记者随行平台上的工作人员,用镜头记录下了这群深海逐梦人的奋斗印记,见证从千米海底采气。